世良情感网

2005年,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的阻拦执意和妻子离家出走,此后再无音信。

2005年,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的阻拦执意和妻子离家出走,此后再无音信。10年后,一位衣衫褪色的老人被送进医院,才揭开了夫妻二人失踪的原因…… 2022年,贵州山区的一间简陋教室里,一位老人倒在了讲台上,手里还紧紧攥着粉笔。 他再也无法站起来,继续为孩子们讲述山外的世界。 这位老人叫朱敏才,曾经是一名走遍半个地球的外交官。 他生命最后的17年,都奉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奉献给了大山深处渴望知识的孩子们。 一切都要从2005年那个平凡的夜晚说起。 朱敏才和孙丽娜退休后,本可以过上悠闲的晚年生活,享受家庭的幸福时光。 不过,电视上的一条新闻却让他们的平静生活起了波澜。 贵州山区的一所小学很破旧,只有一位老师,他每天背着孩子来给学生们上课。 教室很简陋,桌椅也破旧,但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这让老两口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去支教吧!” 朱敏才语气坚定,仿佛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这个决定,对于这对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意味着要放弃舒适的生活,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而他们唯一的女儿,也表示强烈反对。 “爸妈,你们辛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为什么还要去那么艰苦的地方?” 女儿心疼地劝阻道。 然而,朱敏才夫妇早已下定决心。 他们收拾好简单的行囊,带上积攒多年的退休金和两大箱书籍,毅然踏上了前往贵州的火车。 30多个小时的火车,8个小时的巴士,2个小时的摩托车,翻山越岭,他们终于来到了第一个支教地点——贵州省望谟县二小。 然而,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你们年纪有点大,不适合去做支教了。 学校负责人无奈地告诉他们。 朱敏才夫妇没有放弃,他们苦苦哀求,甚至表示愿意义务支教,不要任何报酬。 最终,他们的真诚打动了学校,同意让他们留下来。 朱敏才夫妇在望谟县二小开始了他们的支教生活。 他们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就忙着备课和改作业,虽然日子过得很忙碌,但他们觉得挺开心的。 两年后,他们听说黔西南州一所更加偏远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要负责一百多个孩子的学习。 那里海拔1300多米,条件异常艰苦,被当地人称为“小西藏”。 “那里更需要我们。” 朱敏才和妻子对视一眼,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再次背起行囊,来到了这所位于尖山苗寨的小学。 一进学校,他们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两间破旧的教室,没有玻璃的窗户,用石头和木板拼凑起来的桌椅,这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而他们住的地方,则是一间四处漏风的土坯房,旁边就是旱厕,气味刺鼻难闻。 “唉! 孩子们太苦了!” 孙丽娜忍不住感叹道。 他们下定决心,尽力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他们自掏腰包,购买了玻璃、水泥等材料,修缮了教室的窗户,还用木板为孩子们搭建了新的课桌椅。 为了改善住宿条件,他们还自费购买了床铺和生活用品。 朱敏才夫妇不仅努力改善硬件设施,还用心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 他们发现,这所学校原本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于是,他们主动提出要为孩子们开设英语、体育、音乐等课程。 为了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朱敏才夫妇可谓煞费苦心。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一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学杂费,面临辍学的困境。 有些家长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觉得女孩子读书没什么用,不愿意让她们继续上学。 为了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孩子,朱敏才夫妇经常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付学杂费,还经常去家访,劝说家长们让孩子们继续上学。 在他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了课堂。 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朱敏才夫妇还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学校购买了20多台电脑,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长期的艰苦生活和过度劳累,让朱敏才夫妇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 孙丽娜的视力一直在下降,最后右眼看不见了,左眼也只能勉强看到一点。 而朱敏才也患上了多种疾病,但他始终放不下孩子们,依然坚持在讲台上为孩子们上课。 2022年,81岁的朱敏才病逝了。 临终时,他还惦记着山里的孩子们。 “我要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把我的骨灰撒在尖山苗寨,我要永远陪伴着孩子们……” 朱敏才虽然离开了,但他为山区教育付出的一切,大家会永远记在心里。 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师者仁心,什么是无私奉献。 他就像那蜡烛,自己烧着,却给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也给我们所有人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