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课陪读太治愈了!广州一校惊现“学霸猫”

南方都市报 2024-10-17 14:17:17

都说名校学习氛围浓厚,浓厚到啥程度?不仅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勤奋认真的学生,就连喵星人也纷纷变身“学霸猫”。在广东仲元中学,有一群人见人爱的猫咪,它们或蹭课,或陪读,甚至陪着老师批卷子,哪里有人就往哪里跑,妥妥的“社牛”。它们也会撒娇、卖萌,在学生们无数个奋笔疾书的日子里,猫咪的出现给他们增添了温暖和欢乐,带来了治愈。

仲元猫中的F4。

特立独行又亲近卖萌,校园猫成为师生“团宠”

对于仲元中学的喵咪来说,目前的生活是这样子的:当太阳一点一点地爬上来,温暖的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当柔和的风轻拂过枝桠,带来一丝丝秋日的凉意,它们伸个懒腰,挪着方步,换个有阳光的位置,或趴着舔毛,或躺着闭目养神。学生三三两两地从它们身边经过,拍拍它们的小脑袋,摸摸它们身上光滑的毛发,人猫和谐共处其乐融融。

在试卷上“高枕无忧”的猫咪。

学校总务处温主任告诉南都记者,校园里一共有6只猫。它们每天都是从容不迫地按照自己的生活节奏在校园里溜达,彼此分工也很默契。“我们以前在科技楼给它们留了一个专门的位置,但它们躺过一下就不去了,不是很喜欢那里,我估计因为那边人太少了,它们喜欢有人气的地方。”温主任称,猫咪有时会去蹭课,它们会挑选课室后面的空闲位置,气定神闲地坐下,静静地听课。有的猫喜欢陪读,趴在学生的座位下面,一动不动,可以待一两个小时;有的猫还“好为人师”,喜欢在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插上一脚……

到课室蹭课的猫咪。

老师批改作业,猫咪来帮忙。

蹲在地上,静静看着老师批改作业。

6只猫咪成为仲元师生的“团宠”。买口粮,打疫苗,做绝育,专人管理,一切看似自由,但井然有序。

爱的故事延续

其实,“6只猫”是一个爱的故事延续。“当时,学校只有一只橘猫。孩子们给它取名为胖橘。”学校办公室刘副主任称,胖橘是学校旧校区的一只猫,几年前由于疫情的缘故,校园活动相对少了一些,胖橘成为了大家的“开心果”,甚至在高考壮行的时候,胖橘也是其中为学子助威的一员。2022年仲元中学第二校区启用,师生整体迁移到新校区。“搬到新校区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在搬运体育器材的时候,连着胖橘一起运到新校区了。”于是,胖橘在新的校园里开启了新生活。后来,在一次意外受伤送到校外医治的途中,胖橘走丢了。

“那段时候,不少人的心都揪了起来,校长还写了寻猫启事,结果还是没找着。”为了安抚师生的心,一位爱猫人士送来了一只猫妈妈和它刚出生不久的四个小宝宝,学校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把这些猫咪留下来。向学生征集猫猫名字时,同学们按照校训给他们取名为亲仁、爱智、尚勇、向美,后来又多了一只蓝猫,取名嘟嘟。刘副主任表示,今年11月30日就是仲元中学建校九十周年校庆了,学校会在校庆晚会上以无人机形式展现仲元猫形象,团宠猫猫点亮星空,学生一定会特别喜欢。

对于刚到校园的猫宝宝,师生们都呵护备至,特别出了一份撸猫指南,一来保护猫咪,二来也让学生在跟猫咪玩耍中学会保护自己。

校园的撸猫指南。

在与猫咪相处的几年中,陆续有学生毕业离校。当初的猫咪在绝育前也繁衍了好几窝小猫,毕业生们先后把小猫领养带回家了。“我们跟学生约定,要考虑清楚再领养,不能把小猫遗弃,如果后面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把小猫送回学校,学校接着照顾它们。”温主任表示,爱的接力棒一代传一代,至今没有一位毕业生把领养的小猫送回来,学生还是很有担当和责任心的。

生活即教育,校园养猫为学生创设了更多元的成长环境

“小猫陪着我们一起上课,陪着我们一起做作业,为枯燥的生活增加了乐趣,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小确幸。”一位学生表示,学习上遇到什么烦心事,撸一撸猫就烟消云散了。看着小猫清澈的大眼睛,心就平静下来了。

当起“小老师”负责监督课堂纪律的猫咪。

“校园养猫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点,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学生们可以围绕猫咪展开讨论、分享经验。”有家长惊喜地发现,自从猫咪进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后,孩子明显笑容多了,对电子游戏的兴趣也逐渐减退。

学生跟猫咪友好互动。

“猫的存在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放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缓解学习压力,提升学生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收养和照顾猫咪,学生们也能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出一颗善良和有爱的心。使学校成为一个更加人性化、有温度的学习场所。”校方表示,教育是融入在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可能成为教育的契机。如养猫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从喂食、清洁到健康管理,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中学生的责任心、耐心。有的学生通过与猫咪的朝夕相处,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从而延伸到如何照顾他人,这种实践感受胜于万言说教。

在一旁静静“看书”,与学生“并肩作战”的猫咪。

据了解,除了校园猫外,仲元中学明德湖里还养了两只黑天鹅和四只网红鸭,为学生创设更多元的成长环境成为学校教育的共识。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图片由校方提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