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世界文坛上,几乎没有其他作家能像村上春树一样,能将传统、奇幻和深邃哲思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编织成如此奇异而迷人的盛宴。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赢得了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与尊敬。
《刺杀骑士团长》出版六年后,村上春树带来了最新长篇《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这篇小说是作家对自己四十年前的一部中篇小说的重写。小说中,作家在现实与虚无之间设置了一堵墙,探讨生命、失去、迷茫、记忆等深刻主题。
村上春树肖像手绘图读客文化提供
真实和虚无之间,隔着一堵墙
虽然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却又从未摘得该奖,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仍然是当下世界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数十年来,无论是《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还是《刺杀骑士团章》《1Q84》,村上春树的作品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和独特的魅力、深刻的内涵,创造了一代文学神话。
继2017年《刺杀骑士团长》(简体中文版于2018年上市)之后,村上春树已有长达六年时间未创作长篇小说。2023年4月,其新作《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在日本一经发行,便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村上春树一贯的文学魅力,迅速吸引了全球读者的目光,成为近年来文坛的焦点之一。10月下旬,由著名翻译家施小炜翻译的这本书的中文版出版发行。
这是村上春树的最新长篇小说,却与他四十年前的一篇旧作有着很深的渊源。1980年,刚出道的村上春树在《文学界》杂志发表了一篇中篇小说,《小城,及其不确定的墙》。不过作家本人对这部作品却并不满意,因此并没有出版单行本,这篇小说也成为万千读者口中神秘的“幻影之作”。村上春树曾说,“这部作品里包含着一些对我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要素。只是十分遗憾,那时候的我尚不具备足以把它完美地写出来的笔力……我心想等到合适的时机降临,再慢慢着手修改吧,于是便将其深藏起来,不再示人了。”
这四十年来,村上春树构建的文学版图越发宽阔和宏大。2020年,年过七旬的村上春树决心弥补四十年前“遗憾”,重写了这篇对其本人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成书即这部《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他说,终于有了感觉,觉得自己能够对这篇小说进行一次彻底性地改写。
这依然是一个书写“失去”的故事,村上春树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书中,作家巧妙地设置了一堵“充满不确定性的墙”,这堵墙可以变化、移动,不仅将两个世界分隔开来,更有着独立的生命和独立的意志,成为连接现实与虚构、生命与死亡、本体与影子的桥梁。作家通过“真实”与“虚构”两个世界的交织,探讨了生命、死亡、记忆与身份等深刻主题。
这部小说共分为三部,第一部双线并行,城墙之外17岁的“我”与16岁的“你”坠入爱河;小城里成年后的“我”与失去记忆的“你”在小城内的生活。第二部从小城回到现实,成年后的“我”在福岛的一家图书馆工作,结识了前馆长子易先生与黄色潜水艇少年,徘徊在小城与现实的交界处。第三部中,进入小城的“我”,再一次选择回到现实。
不遗余力地书写迷失和不安
“我翻遍了所有的书,请教过所有的贤者,可是始终没能找到我所寻求的词语。并且,因为找不到正确的词语,找不到妥帖的语句,我的苦恼变得一天更比一天深。痛苦永远伴随着我,我就像一个在沙漠深处求水的人。”
“沉默与无,仍旧在我左右贴身陪伴。如今我对他们的存在早已习焉不察,不如说,它们已然变成了我的一部分。沉默与无……撇开它们,就无法谈论我这个人了。”
这本书展现出来的风格仍然是我们那个熟悉的村上春树,只不过比起以往作品,其风格魅力更加炉火纯青。书中有读者熟悉的各种曾经反复出现在作家笔下的元素:独角兽、图书馆、威士忌、爵士乐、披头士乐队、梦境、美好但没有结局的情愫、消失的恋人、和社会脱节的少年……同时也有村上作品中最重要而永恒的话题:失去。
犹如读者对村上春树的评价,如果每个作家一生只有一个主题,那么村上春树的主题就是失去。《挪威的森林》讲述青春中的迷失,《海边的卡夫卡》讲述成长的代价,《奇鸟形状录》是记录与恶对抗后的惨痛。而《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是从头到尾都在讲失去,直面丧失却束手无策的一种静谧的悲哀贯穿了始终。主人公失去了爱人,从此始终处于强烈的丧失感中,三十年间始终过着浑浑噩噩、乏善可陈的日子。少女失去了记忆,图书馆前馆长失去了至亲,穿着黄色潜水艇T恤的少年失去了和社会正常适配的能力……书中的每个人都在失去中迷茫或寻找、痛苦或解脱。
事实上,小说中不确定的迷墙、失去、沉默也映照了当下的世界。近些年疫情和战争让世界变得动荡、让人们愈发不安。焦虑、迷茫、无力等集体情绪成为这个时代的症候。2020年3月,村上春树开始动笔创作这部小说时,正是疫情席卷全球初期,他把对时局混乱的不安和对生死的思考都融进了这本书中。
几十年来,村上春树很少露面或接受采访。《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在日本发行之后,他罕见地接受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News的采访,谈了当下的世界对这部作品的影响:“在此前几十年里,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会越来越美好,然而,疫情暴发,俄乌战争,让我们很难继续天真地相信这种美好会继续下去。我强烈地感受到,世界正在变动,充满了不确定……当世界逐渐变得不确定时,人该如何自处?”
还是《旧金山记事报》对村上春树这部小说的评价更为精准:弗朗次•卡夫卡以来,村上春树比任何一位作家都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我们现实世界中真正奇异诡谲之处。村上春树是一位真正的大师。
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
这名真正的文学大师什么样?不妨再来看下正式与村上春树会过面的翻译家林少华的印象。“一个极为普通的人。没有帅气的仪表,没有挺拔的身材,没有洒脱的举止,没有风趣的谈吐,衣着也十分随便,即使走在中国的乡间小镇上也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文学趋向衰微的时代守护了文学家园。
村上春树形成了极富辨识度的文字风格,他始终用一种清澈、朴实的日本风格写作,“小说中充满了人生事事毫无意义、现实不过是个人记忆片段的总和这类信念”(哈佛大学日本文学教授杰·鲁宾评价)。他的小说主人公多是未婚的中年男性,坦然地接受生活的虚无,不厌其烦地感受和述说世界的疏离和个人的孤独。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主人公也是一名中年男子,也有一对纯爱的年轻人。在这些人之外,小说中还出现了一名老年人物形象,对推动故事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名名为子易先生的老年人颇为传奇和神秘,他此前是一家图书馆的馆长。小说中的“我”接替了图书馆馆长的位置后知道了很多秘密:原来子易先生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意外去世,现在“我”面前的他,不过是他的意识化作的幽灵。而“我”是他看中的接班人,因为他一眼看穿“我”曾经失去过影子,是可以理解他的人。而子易先生的一生也是在不断地失去,幼子车祸身亡,妻子因悲伤过度投河自杀……
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也是村上春树重写这个故事的原因。接受采访时他说,这个老年人为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引路,他非常欣慰自己能够立体地刻画出中年和老年人的形象了。“这是四十年前,三十多岁时的我无法做到的事情,我认为这就是我现在接受挑战重写它的原因之一。”村上春树说。
这本书的封面上,是一堵圆形的缠绕的围墙,一名中年男子站在墙内向外观望,不知道他是享受站在墙内的感觉,还是想要逃出来。封面的创意来自著名匈牙利艺术家伊什特万·欧罗斯,他善于绘制出风格独特的矛盾空间。这也如这部小说的主题,当世界逐渐变得不稳定时,人们自然开始感觉想要逃入一个狭窄的世界。只是,这个被围墙包围的地方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坏。一座被墙壁包围的城市究竟是好的世界还是危险的世界呢?没人知道答案。主人公不知道,作家也不知道。
最后,还是呼应下开头所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为何创造一代文学神话的村上春树始终没有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简言之,如林少华所言,诺奖评委青睐的文学作品是以宏大视角和悲悯情怀书写人类充满苦难和困窘的历史,有社会担当意识和现实介入力度的作品,而不太喜欢个体小视角透视下的过于琐碎的个人生活片段、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也就是说,书写游离于社会、疏离于民众的小确幸、小孤独、小纠结、小郁闷不符合诺奖的评审标准。
当然,这些都毫不影响村上春树作品无与伦比的文学魅力和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