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织金洞景区荣获命名“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多彩贵州网 2024-10-18 16:22:11

近日,织金洞景区被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命名为“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织金洞景区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境内,是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的主要园区,以织金洞地下河为发育纽带,形成了规模宏大的4层迷宫式洞穴系统——织金洞洞穴系统。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齐全,形态优美、独特,体量巨大,总体属于已停止发育的化石型洞穴喀斯特地貌单元。

织金洞景区先后荣获“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排行榜第一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等殊荣,被中央文明委、共青团中央、国家旅游局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等称号,是毕节试验区重点支持和打造的旅游景区之一,是多彩贵州山地旅游目的地特色旅游产品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织金洞所处的官寨乡为“苗乡彝寨”,民族文化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为丰富文娱活动,织金洞景区不断促进民族“三交”,在织金洞景区开展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等民族文艺展演、“非遗+民族文化+景区特色”等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提升各族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关于民族政策的知晓率,促进各族干部群众的情感联系、心灵共鸣,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形成全县上下、各行各业积极参与、齐抓共建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强大合力,带动景区周边村寨开办农家餐馆269家、农家旅社126家、旅游特色商品销售165家,特色小吃店327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6万人,其中直接从事景区服务工作的有300多人,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从而推动积极推动织金县全域旅游乃至整个毕节旅游业的发展。

织金洞景区总容积约500万立方米,长约6.6公里,最宽处竟达175米。溪流、地下湖泊错置其间,将溶洞切割成线条纵横的奇幻世界。经由上亿年时光的冲刷,洞内的岩石被时光“雕刻”成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

走进织金洞地下天宫,波光粼粼的间歇水塘与地下湖泊,钟乳石以各种姿态挂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罕见的鸡血石、蛇皮石,还有叫不出来名字的石头,每种姿势的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段志怪故事。地下天宫的壮美,足以满足人们对于溶洞的所有幻想。

作为“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织金洞景区有着独特的优势。

织金洞景区每年200万+游客,为游客大众提供了很好的宣传平台,成为各族群众交流对话的窗口;织金洞景区目前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教文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作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有较高的宣传推广平台;2023年获得贵州省智慧旅游典型案例称号,可借助大数据平台进行更精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2023年获得贵州省自然教育基地和毕节市中小学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中青年、学校教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有利于传播民族团结意识;被评为“2021-2022年度贵州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对于提升各族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关于民族政策的知晓率,促进各族干部群众的情感联系、心灵共鸣也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景区有具有较大规模的织金洞博物馆和非遗体验空间,可提供民族文化展示宣传的基地。

在今后的工作中,织金洞景区将以荣获“贵州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为契机,加强当地国家非遗品牌-苗绣、贵银产品宣传推广、产销对接,助力“黔货出山”,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以织金洞国家5A级旅游景区、联合国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为推手、围绕全省“9+2+2”特意性资源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做好旅游业态的丰富和培育,凝心打造一站式旅游目的地,世界洞穴旅游目的地。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