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丨龙俊才:百岁人生颂晚晴——拜读尹从华教授《晚晴》深获教益

上游新闻 2024-10-20 06:36:29

百岁人生颂晚晴

——拜读尹从华教授《晚晴》深获教益

文/龙俊才

2023年10月26日,我们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79级同学会。应邀莅临的尹从华老师在座谈会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讲话,“敬赠”了自己编著的百岁人生总结——《晚晴》(文集画册)。作为同学会主办人员的我如获至宝,借机带回收藏。

今年9月25日,回到母校捐赠拙作三种,顺便拜访文学院凌梦华院长,同为校友,谈及母校70周年校庆,摆到尹从华诸老师,梦华院长“属予作文以记之”,为百岁老师祝寿,为母校华诞献礼。愧疚忐忑中,便应允下来。

回家后,立即捧读老师长达560多页大16开图文宏著,深受震撼和教益。国庆长假探亲回来,继续闭门如饥似渴地研读,时而怦然心动,时而长吁短叹,时而泪流满面,时而掩卷长思。“三思而后行”,敬作此文,聊充给老师的感恩,也算交母校的作业。

通读老师的《晚晴》,真如攀登泰山,高山仰止。洋洋洒洒100多篇文章,38万多字,470多张照片,可谓长篇大作、鸿篇巨制。

身正学高燃烧光热

传道授业解惑照亮学子心灵

尹老师《晚晴》分享给读者的第一部分就是《教学研究》,完全符合老师的教育理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这部分21篇文章,有一篇提高教学质量,有一篇爱国主义教育,有三篇怎样读书,还有鲁迅、郭沫若、徐志摩、郁达夫、茅盾、冰心、丁玲、朱自清、阳翰笙、钱钟书等现代作家作品研究。13万字,真是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字字得来费工夫”的实践真知、心血之作。至今研读再三,仍然深受启发。

怎样读书三篇,复读时刻,惭愧四十年前没有认真学习领会,遗憾“少年不懂事,懂事已成年”。好在老师就是最近最好的榜样,心里默默念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现代作家作品分析研究十多篇,大多公开发表或者作为教学参考。所研作品当年讲课时多数听过,当时耳目一新,视野开阔,以至于影响自己的人生和创作。时过境迁,记忆衰退,淡忘者多。现在逐篇细读,犹如再聆教诲,体会更深,理解更透。

这部分是老师教学的深切体会,也是老师教研的精华结晶。作为四十年前的无知学生,我会敬置枕边,偷闲躲静,选择研读,指导余生。

该部分让我激情振奋,深受震撼深受启发的还有一篇短文《难忘的一堂“黑课”》。

1982年12月1日晚上,我熟悉的第一教学楼1109大教室。老师给中文81级同学补授三节现代文学课。课间突然停电,电灯熄灭,教室漆黑,同学们惊呼尖叫,秩序大乱。老师临危不惧,灵感袭来,大声疾呼“我们在光明的时候要阔步前进,在黑暗的时候也要摸索前进!”老师激越、豪迈、掷地有声的警句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点燃了学生的智光,师生共鸣,心灵交融,掌声响起,继续上课。老师一贯的脱口秀是我们中文系现代文学老师们的共同品牌,征服了暂时的黑暗,征服了如饥似渴的学子。漆黑空旷的大教室,洋溢着老师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洋溢着同学们蓬蓬勃勃、孜孜以求的青春豪情。

二十分钟后,正当老师叮嘱他的学生们要学会坚持忍耐,永远前进,永不放弃,充满信心,“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要到来”。电来了,灯复亮,欢呼声,鼓掌声,尖叫声,经久不息。

八一级校友有幸聆听,若干年后,张静等校友发表纪念文章,称这堂课为“黑课”——一堂罕见、难忘、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课。虽无缘尹老师这堂“黑课”,但是,当时的情景犹如亲历,老师的励志箴言激励前行,老师的人格光芒照彻前路,内心的激荡久久难以平静,人生的启迪必将历久弥新。

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世纪初心不变促进统战事业

尹老师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历任沙坪坝区民进工委主任、区政协副主席,四川省民进常委、重庆市民进常委及顾问,并当选省、市人大代表。六十余年活跃于省、市、区政坛,他挤出课余时间,恪尽职守,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获得广泛赞誉和褒奖。2005年、2008年、2018年,多次受到民进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接见。一幅幅合影照片里,老师那健朗的身体充满自信与自豪。

实至名归,荣誉来之不易。我们从老师《晚晴》第二部分的37篇文章,即可得出以上结论。老师半世纪辛勤奔走呼号、深入调查研究、撰文发表论述、参会演讲发言、接受媒体采访,其大局意识、实干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仔细拜读探究,时政研究有十多篇。特别是有关于《抗战时期周恩来在国统区文化战线上的统战》《新华日报在文艺战线上的斗争》《稳定压倒一切——学习(邓选)第三卷的体会》《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文章,曾先后发表于各级民进刊物,纳入史学研究和社科文献出版。足见老师研究范围之广泛深入,统战理论功底之广博深厚,敢于坦言时政之胆识胆略。

除此以外,在市、区和学校的相关会议的讲话发言也有十多篇,都能切合实际,有的放矢,精彩纷呈,着实体现了老师太阳一般的政治热情、烈火一样的家国情怀、教授学者型的宣讲风范,充分发挥了一个民主党派精英分子卓有成效的统战作用。

宏达的叙事主旋律,细微之处见实绩。1988年,尹老师以四川省人大代表名义正确履行职责,提出“抢救重师图书馆危房的意见”,及时获得采纳,由省教委列入当年基建计划,投资240万元,修建7000平方米图书馆。母校危房即获改造修建,莘莘学子得以安心读书。母校之幸,师生之福,尹老师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拳拳赤子礼义忠孝

道德堪称楷模大爱无私奉献

第一部分序曲起奏,相继两部分如洪钟大吕响彻,后面两部分则是抒情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尹老师《晚晴》的第三部分《散文诗歌》,犹如一段抒情的曲子,直抒胸臆,温暖缠绵,令人动容。

老师坚持且述且作,虽然数量有限,但是有感而发,文为心声,质朴无华,感人肺腑。该部分收录创作诗词10多首,外文诗欣赏3首,散文日记10来篇。其中《纪念慈母100周年诞辰》四言古体,长达192句768字,心香血泪,断肠摧肝,悲喜交加,深情绵绵。与毛主席1919年秋守候母亲灵前所作《四言诗·祭母文》一样,慈母拳子,同情共鸣。每每独自默读,切切感同身受,常常催人泪下,时时使人长叹!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叹世间儿女情!

无独有偶,老师的《歌乐山吟》与于右任的《望故乡》也异曲同工,各有精妙。于右任去台怀乡,临逝前回望大陆,家国情觞,言止意长,真乃一曲灵魂绝响;尹老师清明节在歌乐山为亲长扫墓并登临绝顶自视寿墓,“仰望穹苍”,叹宇宙无尽,时间永恒,人生渺茫。不失为一曲站在时空维度的人生喟叹。

《一封泪水湿透信纸的信——写在妹妹脑梗昏迷后》诸篇文章和亲人葬礼上的“泣述”、亲人逝世“告亲人书”,包括缅怀教我们现代汉语的郑有仪老师的文章,无不抒发了尹老师的至情至性、拳拳之忱,无不印证了老师的写作理念——“表现人的至情至性,反映新时代的风貌和精神,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无不放射出老师的人性光辉,譬如春阳,温暖人间。

仁者寿康红霞漫天

桃李芬芳天涯友朋四面八方

尹老师《晚晴》最后附录再三,有寿庆、感恩,有师恩、生情,有专访、生平,热热闹闹,欢天喜地,深情款款,清雅温馨,让人仿佛抬头遥望窗外,但见霞光万道,红霞满天,亮堂胸襟,无限美好。犹如一支气势恢宏、精神饱满、色彩缤纷、激荡心灵的欢乐颂歌。

该部分收录尹老师九十寿辰社会各界领导、同仁、朋友和学子的祝福,无论是祝词还是诗词、画作,无论是登门拜祝,抑或是鸿雁传书、微信飞讯,大家共同的心愿,敬祝老师福寿康宁、“相期以茶”!

我们的写作老师董味甘教授就有两首祝寿诗,而且又由写作老师黄中模书写,真是诗书双璧,令人叹绝。教我们现代文学的范太前老师《赴尹从华师长90寿庆有感而作“三高”》诗,用德高化育、学高为师、政高献策,高度赞扬尹老师几十年的为人师表和为政功绩,句句诵读,无不为老师们的深情厚谊激扬起内心的悸动,无不让曾经的学子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天道酬勤,春风化雨,回报师长当然是桃李芬芳,满园春色。1956年,老师在重庆市12中教书时,第一次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时隔六十年后的2016年教师节,老师被民进重庆市委授予“最美民进教师”称号。

中文系七七、七八等年级四十多位同学也纷纷祝福,或只言片语,或长文纪念。传薪书院廖心源同学的长文《明月在心间》,最是温情脉脉,清新动人。她在依依惜别老师和师母时,在心底默默祈祷:让两位老人永远健康。

尹老师的九十寿庆答谢词,短短700字,当仁不让成为巨著尾声中的最强音,声震屋宇,掷地有声,声情并茂,激励精神。

感恩之心充盈心间,“感天地载覆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诲之恩,党、民进、重师培育之恩,亲友、同志、同事扶持之恩,家人特别是老伴呵护之恩。”连续数次戴德感恩,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诚挚的回馈!

展望未来,壮心不已,“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晚晴,一定永葆这绚丽的晚晴。”

作文到此,掩卷瞬间,回想起母亲生前冬夜坐在火柜上,一边纳鞋垫一边慢悠悠地笑着说:“慢工出细活,三天出个牛打脚。”不禁会心一笑,仰头扩胸展开双臂,正好和书架上的台历打个照面。“农历甲辰龙年拾月,11月11日,重阳节”,赫然眼前,历历在目。

难得上天赐予良机,不才弟子谨以此拙作,敬祝我们的尹从华老师重阳重返少年,枯藤老树发新芽,心血浸润绽春花。敬祝重庆师大母校七十华诞,守正创新,再创辉煌!

作者简介:龙俊才,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0 阅读:8

上游新闻

简介:重庆第一都市新闻APP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