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1939年,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考察时,发

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1939年,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考察时,发现各县政府的办公场所非常破旧,就连省政府也好不到哪去,可很奇怪的是,学校都看起来宽敞明亮,因此他向县长询问是怎么回事,不料对方的回答让他吃惊。 “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这句话,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成了民国时期军阀“重教”的最佳佐证。而说出这句话的,正是当年主政西康的军阀刘文辉。他真的如此重视教育,甚至不惜“就地正法”也要让学校的房子比政府更好吗? 别急着感动,咱们先让子弹飞一会儿,看看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照片里的义敦县县长彭勋,站在一座危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间随时可能倒塌、需要用树桩支撑的危房,竟然是堂堂县政府!   而学校校舍就显得天差地别,不仅非常的宽敞,里面的设施也一应俱全,对比之下,政府办公地就有些上不得台面。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其中就包括着摄影师,于是他向县长询问了原因,可没想到对方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 “刘主席有令,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县长脱口而出,这让摄影师有些震惊,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况。。 这个解释,配合着照片,迅速在网络上发酵,成了赞美刘文辉“重教”的铁证。不少学者、文人也纷纷引用,将这个故事写进了文章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刘文辉“重教”形象的认知,难道这是真实情况吗? 首先,那张照片里的“危房”,其实只是义敦县政府的临时办公点,当时县政府的正式办公地点还没修建完成,这才有了照片里的那一幕。 其次学校校舍的建筑其实是当地土司的官寨。根据县志记载,这所学校是1937年创办的,当时借用了土司官寨作为校舍,这才有了照片中“学校”的“宏伟”景象。 所以,单从照片来看,就得出“学校比政府好”的结论,未免太过草率。 那么,抛开照片,刘文辉主政西康期间的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如何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刘文辉统治西康的20多年里,教育经费一直少得可怜。 西康建省前,教育经费几乎全靠地方自筹,1938年的普通教育预算,只有区区21万元。 建省后,虽然因为免除学生一切差、徭役的政策,入学人数有所增加,但教育经费的拨付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教育经费如此捉襟见肘,所谓的“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也就成了一个经不起推敲的谎言。 而孙明经前往西康拍摄的原因,正是受了刘文辉的邀请。他的拍摄目的,是为了塑造刘文辉的正面政治形象,自然会有意挑选拍摄对象,并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 而刘文辉“重教”的形象,也确实通过孙明经的镜头,深入人心,并被后来的学者、文人不断引用、传播,最终成了一个几乎不可撼动的“历史事实”。 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被刻意掩盖的角落里。 当我们拨开层层迷雾,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所谓的“军阀重教”,不过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而那些被挪用的教育经费,才是对刘文辉“重教”人设最有力的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