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刘玉涵
工作室里,何来胜在宣纸上写下“知足常乐”四个大字。不久前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仪式在绍兴举行,何来胜获得银奖。
何来胜是书法兰亭奖的一员“老将”,从2002年首届书法兰亭奖以来,八届书法兰亭奖中何来胜投稿六次入展六次,其中获奖三次,这样的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不可多得的。
“这次收获银奖,是对我多年来学习书法的一种鼓励,同时也更加激励自己更好地传承好书法艺术精髓。”何来胜说。
何来胜以隶书为长,书风浑厚雄强,遒劲大气,有肃穆之风。学书四十多年,从事书法相关工作三十多年,资历深厚的何来胜却坦言此次参评并不轻松:仅创作时间就长达两三个月,3幅字加起来写了有几十遍。
“和行草书一挥而就的激情书写不同,我隶书的创作习惯是不断地反复书写,一遍一遍打磨,直至达到预想效果。”
首届兰亭奖获奖作品
反复推敲,反复打磨
潮新闻·钱江晚报: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入选兰亭奖的作品。
何来胜:我这次创作的三件隶书作品,一幅是对联,一幅是立轴,还有一幅是中堂。“旧馆云归芳树外,平生墨醉汉堂中”是我撰写的一幅七言对联,主要表达我自己在创作中的一种情感,文字格式上我请教了多位专家老师。立轴是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我比较喜欢辛弃疾和陆游豪放风格的诗词,他们的诗词作品我平时写得也比较多。中堂是杜甫诗《春日忆李白》,杜甫写过多首忆李白的诗,这是其中之一首,抒发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思念之情。
潮新闻·钱江晚报:您为此次兰亭奖做了哪些准备?
何来胜:这3幅隶书作品我确实化了不少心思,书写周期比较长,创作了差不多有两三个月时间,每一件作品都是反反复复进行加工。情绪好坏会影响作品水平,有些时候心情稍有不佳,创作就没有了激情,作品挂上墙一看,没有感觉,那就只能等调整好了心态再继续。
我搞创作比较理性,不像有些书家一下就能出来精品佳作。特别是擅长行草书的书法家,我猜测像徐渭这类狂放的书家,他们的书写状态肯定是激情澎湃,一挥而就的,好坏就在一刹那中。正书类和行草书的创作不太一样,我习惯多写,我认为只有经过反复推敲,不断打磨才能创作出精品力作。
我平时也很注重创作的内容,内容确定后我会花很长时间去思考和琢磨,查工具书也是个重要环节。我觉得真正要创作出好的作品,书写的内容也很关键。比如李白有首诗叫《送贺宾客归越》,首句“镜湖流水漾清波”,连着三五个字的偏旁都是三点水,如果用隶书来创作,其难度肯定可想而知。
另外,兰亭奖评审在文字审读这个环节中肯定把控的很严格,自己作的诗联必须要求符合诗词规律,文字上也不允许出现一点差错,这些也是我这次创作十分注重的地方。
潮新闻·钱江晚报:您参加过多届书法兰亭奖评选,这次有什么感受?
何来胜:我一共参加了六届书法兰亭奖,第一届获创作奖,第二届获奖提名,第四届我是佳作奖三等奖,第五届入展,第七届入展,这次是获银奖,运气还蛮好,投了六次中了六次,且半数是获奖。这可能跟我雅俗共赏的书法风格有关系。
说真的,其实我现在感到压力也很大,以后怎么发展,我必须要有思考了。记得首届兰亭奖当时在青岛举办,我才30出头的年龄,胆子也大,没有什么心理包袱,作品写成了就寄出去投稿,后来获了奖好像也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心态很好。现在这个年龄了,已经无所谓名利上的东西,但是能给省里争来点荣誉也是很好的事情。
这届兰亭奖,浙江省书协从最初去每个地市做动员大会,到每年度三次的六百家书法培训,再到多次组织全省看稿会,踏踏实实地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这次我们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省书协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分不开的。
何来胜创作中
第二届兰亭奖获奖提名作品
绍兴的文化环境让人受益匪浅
潮新闻·钱江晚报:您是如何走上书法之路的呢?
何来胜:我从十五岁开始学习书法,已经40多年了。喜欢书法是天性使然,我的上辈很少接触书法,他们平时也就是到了年终的时候用毛笔写写春联什么的,那是实用书写,图个热闹而已,谈不上是艺术。但是当我一握起毛笔,就没有再放下来过。
我的工作经历很简单,从1991年招聘到绍兴县文联,到2004年调入绍兴书画院,2019年被人才引进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再到目前新入职浙江书法院,这一路下来做的都是书法的工作。这其中还有三入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学习的经历。
绍兴的人文环境好,文化底蕴深厚,书画活动也很频繁,我平时与书画界前辈多有接触,老先生们和中青年书法名家经常会参加文联、画院举办的一些书画活动,我因此也常有机会向他们讨教。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一千多年前书圣王義之写兰亭序的日子,我们绍兴都会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已经连续办了将近40年,非常热闹。书法大家沙孟海、赵朴老、启功、萧娴等都曾有参加,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名家大师,拨墨挥毫,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平常书家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景更是多,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受益匪浅。
潮新闻·钱江晚报:对您来说,隶书有怎样独特的魅力?您是怎样深入隶书创作的?
何来胜:我从一开始接触书法,学的就是隶书。原因是当时书法学颜体、柳体楷书是很普遍的现象,我觉得学楷书我肯定比不过别人,我就找了本《汉曹全碑》来临写。《曹全碑》字很漂亮,碑拓也很完整,很适合初学,至今我还保存着十七八岁时候的一幅临品。
优秀的隶书范本很多,且风格各异,特征明显,比如《张迁碑》结构拙朴敦厚,《石门颂》线条圆润凝练,《礼器碑》用笔瘦劲飘逸……可能因为性格的关系,我比较喜欢大气雅正有厚度的汉碑,追求雄强阳刚的书法风格。
隶书的鼎峰时期是东汉,除此之外就是清代隶书。清代有名的隶书家很多,我都曾经有过取法和探索,其中邓石如、伊秉绶和赵之谦对我影响最大。另外,我学隶书也深受刚刚故去的同乡前辈、当代隶书大家沈定庵老先生的影响。
第七届兰亭奖入展作品
深入传统,新意自来
潮新闻·钱江晚报:您如何看待当代书家对于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何来胜:传承与创新是个老话题,我觉得,人们常说传承创新,入古其实就是传承,就是怎么样把古典的东西学好。
学书的途径首先是从古入手,老老实实临摹,不临古人碑帖肯定不行,并且要临摹古代的经典。入古了,新意自然会生发出来。故意创新创不了新,没有入古同样也出不了新。当然,也必须要有创新的理念,怎么把古代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内容,同样十分重要。
第八届兰亭奖银奖作品
何来胜的作品正在浙江展览馆“攀峰揽胜——浙江省造型艺术十年回顾特展”中展出,该展览是献礼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的系列展览活动之一。“攀峰揽胜”展览展出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等四个门类足以代表我省造型艺术十年发展水平的近200件(组)精品力作,重点展示近十年来我省造型艺术获得全国性奖项的佳作,增补部分重大创作工程作品和省级大奖作品。
展览于10月21日正式开幕,欢迎广大读者前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