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伦伦:发掘岭南名士事迹,让更多人知道

南方都市报 2024-10-21 15:18:55

10月2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客户端主办的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广州南方传媒大厦召开。这次研讨会邀请到文化领域的学界嘉宾、青年KOL代表等,围绕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创造性活化展开深入探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作为南都、N视频《探宝觅踪2——寻访岭南近代文化名人》学术顾问,此前曾深度参与《探宝觅踪2》系列探索纪实节目中丘逢甲一集的采访拍摄。

在当天的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上,林伦伦提到了聚焦岭南名人故事的重要性。“岭南名士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大力发掘出来,多让群众了解到,原来这片土地上,还有这么多的名人,历史学家、文学家等等”,林伦伦直言,“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没有人就没有文化,所以聚焦人物讲述历史,我觉得是最为重要的。”

10月21日,林伦伦出席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客户端主办的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

从精神层面重走丘逢甲的教育救国之路

“我们有一个不同时空的交集,可以说是很幸运地成为逢甲先生的后代校友。”

在参与拍摄《丘逢甲:为教育强国奔走的“东宁才子”》一集时,林伦伦感慨道。

林伦伦曾在韩山师范学院任校长,他介绍自己与丘逢甲的一些“缘分”,“丘逢甲曾经在韩山书院当过主讲,我曾在韩山师范学院任过职,算是晚辈校友了”。此外,学校编纂校史时,林伦伦也曾阅读过丘逢甲的相关文献资料。

丘逢甲先生还曾经在林伦伦的家乡,澄海的景韩书院、潮阳的东山书院当过主讲,并与几位志同道合者在汕头外马路共同创办了岭东同文学堂。这些地方林伦伦都比较熟悉。不仅如此,林伦伦在汕头大学文学院工作时,还协同中山大学、广东省社科联、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举办过一届“丘逢甲国际学术研讨会”。

“晚清时期,丘逢甲先生是早期具备革命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的思想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藏。”林伦伦在座谈会上说,在拍摄过程中他写了一份拍摄笔记,从蕉岭的丘逢甲故居,到汕头的岭东同文学堂,五天的拍摄时间,他如同上了一堂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爱国主义和教育强国的研学课,获益匪浅。

林伦伦教授(右)与谢雅卉在丘逢甲故居前讲述其爱国故事。

林伦伦忆起拍摄的第一站,去到了丘逢甲故居及其任教过的韩山书院,接着转场到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即丘逢甲与潮州名人林仔肩一起创办的岭东同文学堂原址,从精神层面重走丘逢甲的教育救国之路,理解和认识丘逢甲的教育思念。

在林伦伦看来,丘逢甲也是一位高产诗人,他的诗歌充满着家国情怀,心系祖国的统一大业,又关怀民生艰难,言语风格浅显易懂,有论者认为其诗风直追杜甫。丘逢甲还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在潮州时,他写下了《潮州春思》六首,诗中他与潮州的文友们品茶作诗,颇为讲究“工夫”。

林伦伦(左)与谢雅卉在丘逢甲故居内参观,墙上悬挂了多首丘逢甲的诗词。

建议拍摄更多以岭南名士为主角的纪录片

“我有一个建议,“岭南名士很多,我们应该要发掘出来,多多让群众知道这里原来出了这么多的名人,有历史学家、有文学家等等,光拍6位不够,我们可以尽量每年都拍,这样累积下来成为系列”,林伦伦认为,“其实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人就没有文化,所以聚焦在人物上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同时林伦伦也表示,“当然书院我也很喜欢,因为我曾在书院工作,我读的中学也是我们当地的明代书院,澄海冠山书院,我都很有感情”。

在座谈会上,林伦伦对《探宝觅踪2》摄制组的专业态度进行了点赞,“导演和拍摄人员都非常棒,我们出镜的时候,他们前面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晚上拍完一般都到了九点十点,他们又做最后的整理和明天的拍摄准备”。

“我也跟着大家青春了好几天,‘猴开心’啦。我今年66岁,六六大顺。活到老,学到老,不亦乐乎!”

0 阅读:1

南方都市报

简介: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