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元生著
曹操决定再给华佗最后一次机会,让许禇把华佗带来,看看华佗的态度。令曹操失望的是,华佗已经铁了心,看透了曹操的本质。
“丞相。”华佗从容地说:“你待华某的确不薄。我不愿当你侍医,非为私怨。你虽不愧为英杰,但一生做错了两件事,该谢罪于天下。”
曹操惊讶地问:“我做错哪两件事?”
“一是屠徐州,杀害数十万无辜百姓;二是进兵江南,致使数十万士兵死于水深火热之中。”
曹操闻言,心想:此人绝不可留!
曹操自认为已经给足了老乡面子,换回的却是一次次的冷漠相待,这太打脸了。自掌大权以来,他从未遭遇如此情状,怎么会任由一个草医随意摆布!于是,曹操转身写了个“斩”字交给许褚,最后望了华佗一眼,甩袖而去。
许褚知道人心向背。他带着曹操手谕返回将军府。一路上,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浑身颤抖,牙齿磕得咯咯直响:砍华佗的脑袋,有违天理啊。
许褚骑在马上想了一路,想出最后一招——一个字:拖!反正曹操没定斩期,拖几天也说得过去。
相传,华佗自从被投进许都监狱以后,遇到了人生长河里最后一个贵人,那就是看守他的狱卒老吴。
对华佗这位新来的“犯人”,老吴特别尊重和优待。
老吴是个本分之人,看到华神医受此委屈,甚感不公。但他位卑无能,没有助华佗之力,只好在平时的起居上给华佗创造了很多便利,甚至偷偷地给他送来了笔墨,供华佗写写画画,整理医学经验。
华佗甚为感激,他实在没有想到,在即将走完生命旅程之时,上苍仍会安排好心人顶着外围压力,忙前忙后地照顾自己,他内心十分感动。
华佗心知肚明,对他而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预感到死期在一天天逼近,一种从未有过的紧迫感,使他的头脑、思路变得十分清晰,他要充分利用好人生的最后时光,一刻不停地写出自己的医疗经验。
唯一使华佗感到欣慰的是,请假回家时,他已匆匆写了几部书,吴普还帮助他整理出了《华佗方》。但他想留给后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于是,华佗忘了周围的一切,敏捷的思路如源源不断的流水。他将多年积累的医学经验归纳于文字,取名叫《青囊书》,以传后人。
华佗丝毫不敢怠慢,他在与时间拼速度、争耐力。麻沸散和剖割术是华佗医学生涯中的长项,他将研发中的细节与技巧毫无保留地写进《青囊书》。
处决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到监狱,华佗已把这卷书稿修改了一遍。这时,华佗的心情略略轻松了些,因为只要狱卒把《青囊书》带出去,交给他的任何一个弟子,将来把这些活人之术传给后代,自己也就可以瞑目了……
五天之后,许褚去见曹操,曹操眯着眼睛问他:
“杀了华佗吗?”
“还没有。”许褚答。
“为啥不杀?”曹操追问道。
许褚说:“等丞相定个日子。”
曹操老谋深算,一眼看穿了许褚的心理活动,平静地说:“你不敢杀华佗?不敢杀这五百年才出一个的神医?怕落千古骂名?是不是,许将军!”
“臣罪该万死!”许褚一个劲儿地磕头谢罪,心想:这个曹丞相,太厉害了,啥事都瞒不过他。
“许将军,这罪名不会让你背的。”
曹操当即让人传来史官,令书其事,曹操口授“论律当杀无赦”之令。史官认真记录下来,又念了一遍,知无错谬,就退下了。曹操望望许褚,苦笑道:“建安十三年,我曹操杀了华佗,让后人去评说吧!”(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