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600多年前的中医手术刀吗?近日,记者跟随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2024“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行走进江阴市博物馆,探寻“何以江阴”的历史文化密码,看看600年前的医生怎么做手术,探寻历史悠久的中医外科。
600年前的医生怎么做手术?
江阴市博物馆一直以高水平的创新展览、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和充满活力的宣传推广,获得文博界和广大公众的普遍认可。该馆拥有文明之光展厅、碑刻厅、自然厅、历史厅、刘氏三兄弟业绩厅、石刻厅、佛教厅、青铜器收藏厅及临时展厅等十余个展厅。
江阴市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特色,与江阴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的陶器,良渚文化的玉器,宋元时期的瓷器、漆器,明代金银器,形成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走进该馆,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电子互动触摸屏,布满近百件珍贵文物的介绍。轻轻点击上面的文物图片,山形楼阁人物金簪、福禄寿三星鎏金银盒、白釉梅瓶、凤首银座龙等馆藏精品文物的“前世今生”,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在琳琅满目的藏品中,一件国宝级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一套明代医疗器械手术用具。你会发现,其中一把刀的外形,已经与诞生于20世纪的现代医用手术刀相差无几。央视大型中医文化系列纪录片《大国医·千金方》曾专门聚焦。
作为闻名全国的中医之乡,江阴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先后涌现温病名家柳宝诒、经方大家曹颖甫、针灸巨擘承淡安、国医大师夏桂成等。江阴市博物馆收藏着多件见证江阴中医药发展史的珍贵文物。
1974年出土于长泾龙集嘴明代夏颧墓中的“明代手术刀”被评为国家一级记忆文物。墓主人夏颧是元末明初中医外科名家。夏颧,号雪洲,品高行端,博学多才,“明于医疗碱艾之术”,精于疮疽外科;重视药物调治,自制末药膏丸。后人称颂:“雪州学博行善,施医惠贫,以针济人。”
这套外科手术用具包括柳叶式外科刀、平刃式外科刀等。柳叶式外科刀的刃口位于刀身一侧,长约4厘米,因刃口较长,可用于切割较大面积皮肤,下刀时刀体与皮肤平行,横向发力;平刃式外科刀的刀口扁平,位于刀身前端,刃口比较短,长约2.5厘米,适用于切割小面积皮肤,下刀时刀体与皮肤垂直,纵向发力。除了这两种手术刀外,还有牛角柄铁圆针、铁镊、铁剪、木医针、牛角柄猪鬃毛药刷等。
据介绍,这套明代医疗器械是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完整的古代医疗器械。它不仅分类齐全、造型精美,而且颠覆了很多人“传统中医只有汤药”的固有观念,有力地证明了中医的外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明代就已经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它为研究中国古代中医外科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其实中医古籍中也有很多关于外科手术的记载。
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博物馆阵地
画出自己心仪的文物,涂抹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在江阴市博物馆探访时,一群小学生正在展馆内上一堂互动式研学课。翁雪花介绍,该馆一直以高水平的创新展览、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和充满活力的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近年来,江阴市馆结合社会热点和地方文化特色,利用馆藏文物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比如结合地方中医文化的“食草记——传统中医文化展”、反映了人与动物关系的演变的“江河与共——古代动物造型与人文艺术展”等,受到观众欢迎。
采访中谈及当前社会上的文博热,江阴市博物馆馆长翁雪花表示,一方面这是文博人施展才华的好时候,另一方面也是动力,促使文博人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博物馆这个阵地,发挥好博物馆文化传承的功能。翁馆长介绍说,2023年江阴市博物馆推出的“行走的江博”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项目充分利用江阴市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和展厅资源,打破博物馆传统的馆内活动格局,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活动,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博物馆文化。
今年8月,他们推出“大匠运斤・陶韵江南——宜兴紫砂七老精品作品展”,让江阴观众走进紫砂文化。2023年,江阴市博物馆推出“行走的江博”项目,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和展厅资源,走进社区学校开展活动,促进青少年对文物遗产和地方文化的理解与关注。他们还打造“江博橙”志愿者团队,让更多人参与到博物馆的工作中来。
在全国3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仅有十余家区县级博物馆,其中有四座来自江苏,江阴市博物馆是其中之一。今年8月,江阴市博物馆获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翁雪花说,“这对我们来说是肯定,也是契机,我们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准,以更高的标准、更开放的视野,为公众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