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某大一女生打2个月暑假工,结果工资却被老板找理由扣完。家里人去讨说法,老板却以被限制人身自由以为起诉,要求女生一家赔偿自己一万元。 漳州的夏天炎热难耐,19岁的小陈是某大学大一的学生,家境普通。父母年迈,弟妹尚幼, 通过朋友的介绍,她应聘到一家小公司担任文员,月薪2500元。虽然数目不大,但对她家而言已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怀揣着这份期待,小陈走进了公司面试。老板李总显得和蔼,简单询问了几句后就同意录用她。对于小陈来说,这份工作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开始憧憬,这不仅能为家里减轻负担,还能积累一些工作经验。 入职的第一个月,小陈每天都按时到岗,工作细致认真。作为文员,她需要处理公司文件、整理表格,但即便工作量繁重,她仍然乐观面对,甚至主动帮助同事们处理一些杂务。她是办公室里最早到的员工,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这个小姑娘真是勤快啊!"老员工们常常夸赞她。慢慢地,小陈在公司里也积累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们喜欢她的踏实、勤恳,李总表面上也对她的工作表现颇为满意。她认为,虽然工作辛苦,但这一切努力都值得,等到月底拿到工资时就可以给家里寄些钱了。 第一个月底到了,期待已久的工资发放日,小陈却没有如愿收到应得的报酬。当她去财务室询问时,财务人员告诉她,工资暂时发不出来,理由是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 "可能要等几天才能发。"财务人员避开小陈的目光,含糊其辞。 小陈心中有些不安,但她选择相信李总,认为公司确实遇到了短期的资金困难。她对家里人隐瞒了这一情况,想等拿到工资再说。然而,接下来的第二个月,李总却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脱,工资依旧迟迟未发,还不断指责小陈工作中有“问题”。 "这个月你工作质量有些下降,很多地方需要重新修改,所以还要再扣一部分钱。"李总冷淡地告诉她,几乎没有任何解释的余地。 小陈意识到情况不对,她感到被愚弄了,但又不知该如何应对。她要求结算应得的5000元工资,但李总以种种理由拖延,最后甚至拒绝支付。 回到家中,小陈终于向父母坦白了打工的经历。得知两个月的辛苦劳动换来的只有李总的推诿和刁难,父母愤怒不已。 "孩子辛苦了两个月,连一分钱都没拿到!我们必须去找他说个清楚!"小陈的父亲当即决定上门讨要说法。 然而,李总并没有因此让步。几次讨薪的交涉无果,李总不仅拒绝支付工资,还恶人先告状,竟然报警称小陈一家人“威胁”他的人身自由。警察介入调查后,发现根本不存在李总所说的“威胁”,但维权的路依然艰难。 就在小陈一家深感无助、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李总竟然反过来起诉小陈,声称自己因被“骚扰”造成了精神损失,要求赔偿1万元。这一变故让小陈一家人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这简直太无赖了!我们哪有钱赔他?明明是他欠我们工资!"小陈的父母焦急万分。 小陈一家无从应对的困境却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地的一家报社了解到小陈的遭遇后,迅速进行了采访报道,揭露了李总公司拖欠工资的情况。报道刊发后,社会各界对小陈一家的遭遇表示同情和声援。一位本地律师得知此事后,主动联系小陈,愿意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案件开庭后,小陈的律师在法庭上据理力争,揭露了李总的种种虚假陈述。律师指出,李总不仅违法拖欠工资,还试图通过虚假诉讼将责任推卸给无辜的打工者。庭审中,李总的种种借口和谎言逐渐被揭穿。 "根据劳动法,雇主无正当理由拒绝支付劳动者工资,已属违法行为。而李总不仅拖欠工资,还试图通过虚假诉讼对小陈一家施加压力,这种行为是完全不能容忍的。"律师的辩词有理有据,得到了法官的认同。 最终,法官驳回了李总的全部诉讼请求,并责令他支付小陈两个月的工资及相应赔偿。同时,劳动监察部门也对李总的公司展开了调查,发现他不仅拖欠小陈的工资,甚至长期拖欠其他员工的薪资,违反了多项劳动法规定。 李总的公司因此受到处罚,所有曾被拖欠工资的员工也都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小陈终于拿回了应得的工资和赔偿金,回到了校园继续学习。尽管这个暑假的打工经历让她心力交瘁,但也让她深刻认识到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李总的公司因屡次违反劳动法最终被查封。更多像小陈一样的打工者也因此受益,他们不仅拿回了被拖欠的工资,还通过此事认识到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性。 这起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关于大学生兼职打工权益的保护问题也因此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兼职打工权益的保护,杜绝类似的侵害行为。 小陈的维权之路虽然艰辛,但最终正义得到了伸张,也为更多在校大学生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