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0月22日电(刘文华胡建华)常言道,三春不如一秋忙,可在秋粮收获的关键期,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福林村种粮大户梁士香却轻松自在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连续3年,梁士香把自家的98亩耕地入股到了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只留5亩地作为养殖饲料用地自主经营。全新的种地模式,给了梁士香全新的农事体验。
“一亩地给我们1100斤苞米,给现金的话是900块钱,年底还有二次分红。去年分红一亩地100块钱,前年是一亩地分200块钱,这种形式确实挺好的,我们啥也不用管,到秋就直接给转账,收到转账那会儿心情特别美。”梁士香脸上洋溢着喜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鲁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小田并大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探索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小街基镇福林村有562户、1368人,耕地9619亩、户均17亩。2016年以来,福林村依托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根据群众意愿为农户量身定制土地置换、土地入股和土地托管等种地方案,整村推进“小田并大田”。
正在玉米籽粒直收现场指挥调度的福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晓鹏详细解读了“小田并大田”模式的富农增收密码:“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我们用几种方式将土地整合。一种方式是置换,把所有零散地块全部整合,整合成一片儿,让所有种地的人都是一户一田,这样能适应大型机器作业、统一种植高产密植品种,提高亩产量、增加农户收入。另一种方式,我们以地入股,由村上统一经营管理,给农户粮食或现金。”
李晓鹏介绍,“小田并大田”让全村800多位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常年外出务工或就近打零工,年人均务工增收20000元以上。“小田并大田”不仅让群众钱包更鼓,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30万元至40万元,还实现了全村可耕作土地增加10%至12%、粮食产量提高25%,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与梁士香选择的种地方案不同,吉日嘎郎吐镇保发村村民张国贤则是把自家50亩地全部托管给了合作社。今天,张国贤接到了合作社通知,到地头把收成“领”回家。张国贤说,她和老伴年近70岁,传统方式干不动、现代农机不会用,便把地全都托管到了合作社,不仅省心省力,每亩地还省下近百元的机车、农资投入。“从春天打茬子开始,种地、防虫、秋收啥都不用管,合作社都给整得利利索索的。”张国贤感慨地说,村党支部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儿。
今年,吉日嘎郎吐镇保发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对100多户的4200亩耕地进行托管,每亩地收取120元的托管费用,实行耕、种、防、收全程服务,收获后农业所得均归农户所有。同时,合作社根据群众意愿,对化肥等农资统一采购,以节省农户种地成本。
吉日嘎郎吐镇保发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颜庆春介绍,以托管的方式“小田并大田”,4200亩耕地由过去的54块整合为现在的13块,碎田变整田更加利于机械化集中作业。“土地集中连片了,便于大型机车作业,也减少了农户的投入成本,耕、种、防、收4个环节老百姓一亩地能节省40到50块钱。农资统购也为农户省钱,光化肥一亩地就能省下50到60块钱。”颜庆春说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