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位父亲格外引人注目,他背着毫无动静的儿子,步行25公里也要带儿子回家,医生看到后赶忙上前救治,可没想到父亲却无奈地摇头…… 2008年5月15日,此时的汶川阴雨绵绵,山体滑坡堵塞了通往外界的道路,整个小镇被地震摧残得面目全非,宛如人间炼狱。 救援队刚到,顾不上喝一口水,就投入到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中。 对程林祥而言,他心里唯一的希望也随着每一秒的流逝而慢慢消失。 地震发生时,他和妻子刘志珍正在镇上打工,家中老人和二儿子程勇都平安无事,唯独大儿子程磊还在高中校园里。 心急如焚的程林祥夫妇,在地震后的第二天就赶到了映秀镇。 眼前的场景让他们几乎扛不住了:曾经熟悉的街道,现在只剩下一堆废墟,空气里弥漫着尘土和悲伤的味道。 顾不上多想,他们直奔漩口中学,映入眼帘的,却是曾经巍峨的教学楼,如今已成一片瓦砾。 看到这一幕,他们的眼泪忍不住地流下,只不过心中仍然保持着一丝希望,也许,儿子只是被困在了某个角落里。 可他们在废墟里找了整整两天,还是没见到儿子的影子。 5月15日上午,苦寻无果的程林祥教学楼背面,他看到一块巨大的水泥板,水泥板下方有一条狭窄的缝隙,他下意识地探头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顿时瘫坐在地上。 在一狭窄缝隙里,大概只有20公分宽,他瞅见了儿子的脸,这一幕就像刀子划伤一样的疼痛。 他向救援队求助,得到的却是“先救活人”的无奈答复。 绝望之下,他找到一根铁镐,一下,一下,发了疯似地砸向那块水泥板,仿佛要把所有的悲伤和愤怒,都发泄在这块冰冷的水泥板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水泥板终于被砸碎,程林祥和妻子一起,将儿子的遗体从废墟中拉了出来。 他给儿子换上了一套干净的校服,用带来的薄毯,轻轻盖住儿子苍白的脸庞。 然后,他做了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要背着儿子走回家! 25公里的山路,崎岖泥泞,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更何况,程林祥背上,还背着将近一百斤重的儿子。 他每走几步,就会停一下,把儿子往上提一提,让儿子在他背上更稳当一些。 妻子刘志珍跟在身后,默默地帮他托着儿子的身体,分担着重量,也分担着悲伤。 有人给他们送来了水,有人帮他们抬过了塌方的路段,还有人悄悄地给他们让路。 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也给了程林祥夫妇继续前行的力量。 走了六小时后,父子二人再次回到了家里,看着儿子安静地躺在熟悉的房间里,程林祥和妻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失声痛哭。 在大儿子去世几个月后,程林祥的父亲,也因为意外离开了人世。 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接连不断的打击,变得笼罩在一片阴霾中。 妻子整天泪流满面,精神不振,有时候还会出现幻觉。 小儿子程勇,也变得沉默寡言,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可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他是这个家最后的支柱,他必须要坚强起来,带着家人走出阴霾。 他开始尝试着重建家园,他带着妻子去医院治疗,他鼓励小儿子要勇敢面对生活。 他还和妻子商量,再生一个孩子,给这个家增添一些欢乐。 不久,妻子怀孕了。 十个月后,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程林祥给儿子取名“添乐”,寓意着给家里增添快乐。 小儿子程勇后来也变得开朗了许多,他开始学着照顾弟弟,也开始明白,生活,还要继续。 十几年过去了,汶川地震的伤痛,已经慢慢淡去。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程林祥一家也重建了家园,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可每当想到大儿子,程林祥就忍不住想掉眼泪。 他知道,有些伤痛,会伴随一生,无法磨灭。 但他也会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这是儿子在天堂,最希望看到的。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冰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