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叙山海情,携手同绘新画卷。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启动以来,广州市发挥优势产业富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倾力帮助安顺市的关岭县、普定县、镇宁县等茶产业集群式高质量发展,从推动穗安两地茶企签订“合作协议,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再到深入推进茶旅融合……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安顺茶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业态功能更加丰富、融合发展更加紧密,也讲述着“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感人故事。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精心打造知名品牌
眼下正是秋茶采收的好时节,在关岭自治县坡贡镇的延绵青山之上,茶树纷纷吐露新芽,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关岭自治县郑昕杰农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郑昕杰正在带着茶农们采收新鲜的茶青。
“今年秋茶开采以来,公司已经生产了6000多斤生态成品茶,所产茶叶运送到关岭自治县党外人士活动中心进行包装销售,主要销售至广东和山东两地。”郑昕杰说。
为了更好地助推关岭优质茶叶“出山”,关岭积极打造党外人士活动中心这一平台,依托多方助力,整合辖区资源,打造优质平台,畅通销售渠道,在东西部协作、的帮扶下,将关岭自治县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城市,不到一年时间销售金额便已达800余万元。
“今年我们仅仅是凡化茶的销售已经达到了300余万元,明年的订单都已经排到9月的了。”关岭自治县党外人士活动中心赖先红说。
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大力支持,如今的凡化茶从名不经传的小众茶一跃成为声名远扬的品牌茶叶,走上了广州、浙江等地的茶叶市场。品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茶叶的经济效益。镇宁县发展茶叶历史悠久,但茶产业发展与全国一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强势品牌的引领。
镇宁自治县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师傅们正忙着对收集的鲜叶晾青、杀青、炒制,车间里芳香四溢。江龙镇产茶历史悠久,是镇宁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陆靖是当地茶叶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从小在江龙镇茶山上长大,父母靠零售自制茶叶供家人生活和自己上学,1994年陆靖偶然认识了几名到江龙收购茶叶的茶商,开始接触茶产业,江龙镇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茶叶品质优良,陆靖瞅准商机,经过精心准备后,于2007年成立镇宁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自己的家乡从事绿茶产品的生产,并自建2000余亩生态茶园基地。
在陆靖看来,茶叶效益之所以不高,一方面是缺乏引领,市场局限在本地,仅靠卖茶青,收益低,更重要的是没有响亮的牌子,市场混乱,制茶工艺参差不齐,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2012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陆靖抓住黑茶发展的契机,将镇宁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搬入双龙山街道并建立黑茶加工厂,开始转型制作黑茶产品,工厂建立后,2014年正式投产,目前主要经营“金瀑”、“过江龙”等系列高档茶叶,在当时全省1000多家茶企中,镇宁金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了第5家生产黑茶的企业。今年更是积极争取到了50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厂房的基础设施建设。
“得到东西部协作的大力支持,公司改造厂房面积2400平方,还改造茶叶储藏间层,同时东西部协作工作组还给我们对接了广东、浙江等市场,让我们的茶叶品牌走进更多的市场。”陆靖感激的说道。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茶叶加工厂的建成,让茶叶产业链不断延伸,有效解决了加工难题,提升茶叶品质和附加值,还为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渠道。
培育茶业产业集群打造茶旅融合大产业
握指成拳才能凝聚更多力量。有了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普定茶产业集群效益突显。普定县茶叶企业、合作社从2007年之前的3家到现在56家,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格局正在凸显。
品质提上去、品牌打出去之后,普定还在培育茶业产业集群、打造茶旅融合大产业上方面寻突破,让茶叶走向茶业。
“通过举办以茶产业为核心的茶文旅、产品展示、展销、推介、斗茶等活动,邀请农特产品消费客商、专家团队到县品鉴,同时在东西部协作政策资金的支持下,我们建立起来了茶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今年夏天在两地工会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广州的游客到茶园采摘体验的人数直线上升。”周元鑫介绍,目前,普定县正通过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业态等方式,努力拓宽市场、开辟茶旅融合新渠道,不断开创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普定县围绕化处镇朵贝茶核心区、穿洞街道“白茶小镇”核心区、猫洞乡高山生态茶园区,打造生产+观光型生态茶园,吸引外地客商、游客品茶观光。目前,已有100余家客户陆续与绿源合作社、茗之源合作社、鸿盟茶业签订了茶旅、茶园认购协议,认购茶园面积达100余亩。
随着茶叶基地建设和茶叶深加工生产技术的日益成熟,位于关岭自治县沙营镇的馥远茶业公司开始逐步谋划茶旅融合发展,以茶山、云海等自然风光为载体,以茶文化、茶产品做体验,推进观光步道、观景台、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关岭馥远茶旅融合旅游景区,来到景区的游客不仅能够尽赏茶山云海好风光,还可参观茶叶生产流程、体验手工制茶过程、品尝购买优质生态茶叶。2023年11月,该公司通过国家级AAA级景区评定,成为全市首家茶旅融合国家级AAA级景区。
“之所以到关岭投资兴业,是因为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海拔、土壤、天气都非常适合种好茶,而且空气好、气候好,还能依托自然风光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今年在东西部协作资金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修建了茶叶基地茶旅融合产业路5.96公里,这样我们发展茶旅融合大产业更加有信心了。”该公司总经理傅川表示,目前已同贵州品牌中心合作展示销售产品,并着力与贵州大学、安顺职院合作成立研学实践基地,为公司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发掘茶叶发展新路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近段时间,在位于普定县化处镇的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茶园,连绵的山坡上,一垄垄修剪整齐的茶树间,近500名采茶工分批来到茶园采茶,郁郁葱葱的茶垄中,茶农们三五成群,手提茶篓,穿梭其间,用灵巧的手指上下一拈,叶叶嫩绿便被一一摘下,忙碌至午后,挎着一篮篮茶青下山,称重计算,换来一天的收入。
“我们每天8点多到这里,今天早上已采了两斤茶青,下午估计也是两斤左右,一天下来就有150多元收入。”来自化处镇水井村的村民李梅告诉记者,每年春茶开采,她与村里的几个同伴都会利用空闲时间相约一起过来采茶,每年采茶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
走进生产车间,迎面扑来清新的茶香。每天采收的新鲜茶青在工人们摊青、炒制、揉捻、分筛、定型、分选……等一系列制作工艺下,造就出生态优质的茶产品。
“好茶都是经过严格制茶工艺生产出来的,对不同的品类又有不同的要求,一片茶叶里面不仅包含了一年来的精心培育、管护,也藏着制茶师的辛勤劳动。”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技术管理人员林荣高说。
近年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安顺工作组持续加大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助力企业采购红茶和白茶制作新设备,大大提高了秋茶的下树率和产品附加值,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让茶叶产实现提质增效,茶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茶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安顺工作组立足安顺实际和茶产业基础,瞄准夏秋茶深入调研,通过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延伸茶产业链等方式,开辟发展红茶“新赛道”,进一步提升了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农民增收、茶园增产、企业增效,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致富新路。安顺茶的崛起,不仅让茶农受益,也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截至2024年上半年,茶叶面积34.55万亩,产量9195.96吨,茶叶企业(合作社)252家。
绿水青山,黔茶飘香。在9228平方公里的黔中大地上,几乎县县产茶,城城有茶香,茶叶,带给安顺的不仅仅是产业的振兴,更真正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如今,安顺广州两地在茶产业协作方面持续深化,协作之花在黔中大地上绚丽绽放。山海携手,跨越千里,未来,相信两地牵手会更加紧密,产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