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山东文艺四季讲堂在济南举办。央视原著名主持人、山西传媒学院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白燕升讲述《在审美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山东对中国人审美情趣的影响很大”
许多人认识白燕升,是从央视戏曲频道开始的,他策划主持的《燕升访谈》《过把瘾》等节目至今为大家津津乐道。离开央视后,他又先后策划主持了《梨园春》《伶人王中王》《中国梆子大会》等多档热门戏曲栏目,创新探索了一种“戏曲+文旅+全网直播”的新模式。其中,因越剧演员何赛飞一席发言而爆红网络的《戏聚高平·擂响中华——中国梆子大会》,七天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635亿人次,带动戏曲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莫言赞他是“上天为我们准备好的戏曲主持人”,余秋雨称他为“一位超级戏迷,一位真正的内行,一位够资格的剧评家”。
这次来到山东,白燕升以《在审美中遇见更好的自己》为题,结合自己30多年职业生涯的丰富积淀和对戏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感悟,以中外艺术家为例,深入解读审美与生活、艺术与人性的关系。
以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场,白燕升说:“作为孔子的故乡、儒学的发源地,山东对于中国人精神的建构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儒家所提倡的‘中和’是中国最古典、最传统也最具有特色的审美范畴之一,当这种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延伸至审美领域时,便奠定了中国美学的基本形态——‘中和之美’”。
紧接着,他又从苏东坡的人生观、朱光潜的审美观聊到周杰伦的歌词、史铁生的文章,从中国诗词的意境之美、中国古典色彩之美聊到《西游记》中的人性洞察、中外设计师的各自风格乃至中国戏曲界的幕后小故事,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在他看来,审美要讲究格调、讲究品位,要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引领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对受众的曲意迎合,“味正”“趣雅”“境高”的审美引领对于整个艺术环境、民族精神、价值构建的作用要远远高于简单的迎合。
当前戏曲传播比戏曲传承更迫切
当下,戏曲正在重新回归人们视野,尤其得到年轻人的喜爱,无论B站、抖音还是剧场中,都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面对这股年轻的热潮,白燕升有着别样的清醒。在接受新黄河记者独家采访时,他表示,戏曲从来都不会消亡,因为它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但同时,大家当前所看到的这种繁荣也许只是某种假象,“包括我在内的戏曲传播者经过了30多年的传播,吸引到各行各业各年龄阶段的人爱上戏曲是一件太自然的事。但戏曲要实现真正的复兴,还需要从业者首先做好内功,在传播和守正创新的过程中,深入戏曲本体,传播戏曲真正的真善美”。
他同时为大家讲述了著名戏曲演员张火丁的故事,在他看来,当下的戏曲演员不要为了火而火,为了挣钱而天天直播带货,“与其关注年轻人的火,不如关注张火丁的火”。
但同时,他也坦言,在当前形势下,戏曲传播某种意义上比戏曲传承更为迫切,“比如郭德纲的麒麟剧社,我们可以允许讨论郭德纲唱得好不好,但更应该关注的是他把从相声挣来的钱养戏曲,麒麟剧社从连年亏损到略有盈余,这是一种本事,戏曲不能在口传心授间隐匿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提到对山东、对济南的印象,白燕升说:“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当然好’。”白燕升与山东结缘始于20多年前,已经走过山东太多的城市,对山东包括济南都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在他看来,山东的戏曲氛围非常好,观众基础也非常深厚,但各个剧种还需要涌现出更多领军人物和角儿,进而去引领剧种的发展,“只有与戏迷的热情更好地匹配,山东才能由一个戏曲大省变成戏曲强省”。
记者:石晓丹摄影:石晓丹编辑:孙菲菲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