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丨杜珺:见证洪山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极目新闻 2024-10-24 11:26:53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叶文波

通讯员张宾廖宇智王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辉煌成就彪炳史册,民族复兴昭示未来。洪山区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知重负重、只争朝夕,英雄的人民豪情满怀,正倾力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本月,洪山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推出“强国复兴有我绽放学城风采”系列宣传报道,全方位展示“洪山人”建功立业、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洪山作为”,展现洪山区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力量。本期,我们将聚焦洪山教育,由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讲述“教育强区”的故事。

2024年国庆前夕,洪山区第一小学书城路分校操场上响起嘹亮的祖国颂歌,一面巨幅五星红旗缓缓展开。该校校长杜珺介绍,学校自2018年建校以来,以“书成”文化为特色引领,不断强化“五育融合”,全力推动办学质量向高质量发展。每年国庆前后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该校都会开展“爱国启书·向国旗敬礼”跨学科主题学习,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传承红色基因,以实际行动做时代新人。

洪山区第一小学书城路分校的蓬勃发展,正是洪山区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以改革创新赋能教育、驱动洪山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从过去的“找学上”到如今各级各类学校“遍地开花”;从每个学校“单打独斗”到如今的“集团化办学”……洪山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的脚步同频共振,融合共享的发展模式助推洪山教育从“学有所教”逐步迈向“学有优教”,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的愿望已经梦想成真。

硬件软件一起抓

洪山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从事教育行业25年的杜珺亲眼见证了洪山教育的变迁。今年44岁的她出生在教师家庭,爷爷、外公、父母均为教育行业从业者。从教师到教学副校长再到校长,杜珺的职业轨迹与洪山教育发展同频共振。

秉持着“为老百姓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的信念,十余年间,洪山区不断加大建设力度、丰富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有效缓解了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据统计,截至目前,洪山区各级各类学校已有近300所。

杜珺所在的洪山区第一小学书城路分校于2018年9月建校。“建校之初,学校的教师仅有43名,其中仅15名教师教学经验较为丰富,最初几乎全依赖校长、副校长亲任教学组长。”杜珺介绍,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至今已达97人,除了教师人数增加外,一级教师、骨干教师的人数也明显上升。

2018年4月,杜珺的个人名师工作室在洪山区第五届“三名”工作室成立大会上正式成立,并在随后几年间,陆续为全区输出一批骨干教师。杜珺名师工作室的成功不是个例。自2009年起,洪山区教育局就逐年在各校成立“三名工作室”,以“三名”教师为引导,“三名”工作室为基地,各学科学段的领军人才近200人,孵化了大批骨干教师。

洪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区教育局针对名师、骨干教师、新秀教师、全体教师分别组织“领航计划”“续航计划”“启航计划”“护航计划”四大梯队培训项目。2022年,拟定中小学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进一步聚焦青年教师成长……到当年底,洪山区所招聘、引进的特级教师达全区特级教师总量的1/3。

教育教学改革先行

集团化办学走向深度融合

当“有学上”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教育“质”的提升成为紧迫要求。十年间,洪山教育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改革创新赋能教育,驱动洪山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2年,洪山区在“人人享受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整体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凝练出“享受课堂135”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落实“体验、感悟、快乐”的教育要义。

当年的杜珺还是小学语文教师,她回忆说,区域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习思路由以往“老师讲、学生学”的灌输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

“除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外,区域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大的考验。”杜珺说,这期间,不少年轻教师也转变教学思路,提前了解学情、定教学目标,将学习任务前置,用更多知识储备拓展课堂容量,探索出更具个人特色的高效课堂,并将经验分享至全区、全市乃至全省。杜珺也作为优秀年轻教师代表,一步步由洪山区名师走向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先进个人、武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

2015年,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洪山区搭乘互联网快车,提出“互联网+享受教育”课改新模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区域课改升级版。洪山中学《云端农场》校本课程脱颖而出,代表省教育厅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展览,作为“武汉教育云+课程”应用成果展示。

同年,洪山区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区内名校为牵头,采取总校加分校的管理模式实施集团化办学,区内各教育集团结合学校现状,采用“专家引领、师徒结对、合作学习、跨校兼课”等形式,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一批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并在全区逐渐形成了以广埠屯小学、街道口小学、英格中学等牵头的多个名校集团,“集团化”办学模式走向成熟。各校资源优势的充分整合,推动了洪山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各类教育齐头并进

“双减”案例结硕果

每周的课后托管课,是洪山区第一小学书城路分校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从管弦乐团、美术校队(绘本)、主持人社团,到英语绘本表演社团、书法校队、作文校队,再到编程校队、自然观察社团,乃至足球队、篮球队……该校将“书成”育人体系与落实“双减”政策相融合,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延伸课本内容的学习,展示实践探索的成果。

“我们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共设置了60多种让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活动课程,70多个课程班,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走班上课。”杜珺介绍,学校的项目活动课程由校内老师、校外优质资源共同开发,在对学生、家长、社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开设的校本课程。师生在项目活动课程中挖掘自身优势,教师开发潜能、发展特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在选课、走班上课中发现自己的梦想。

该校的走班上课制度,正好契合了洪山区“双减”政策新模式。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颁布。洪山区教育局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以“基础+特色”,构建“1+X”延时服务课程体系,结合“五育”内容,逐步实现“一校一品”。

“双减”以来,学生通过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匿名评课等方式,深度参与课程实施与评价,促使课程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课程质量不断提升。以“双减”为抓手,洪山区持续深化“学为中心”高效课堂建设和评价机制改革,义务教育发展成果丰硕、可圈可点。

数说“书香洪山”

时代不会辜负勇敢向前的人。十年间,武汉市洪山区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迈入“全域优质、高位均衡”新阶段,学前教育普惠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实现跨越提升,高考成绩连年攀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特殊教育协同发展,齐头并进。

截至2024年6月,洪山区直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共6394人,较十年前增长了1.4倍,直属中小学教师队伍中985、211高校全日制毕业生近1600人,较6年前增长了约157倍,全区中小学师生比、年轻教师占比、高学历教师占比稳居全市前列,优质教育服务真正覆盖到了市民的“家门口”。

0 阅读:9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