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成西湖大学最年轻博导,他在杭州研究“明星材料”,未来薄薄一片随时能给手机充电?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4-10-24 11:30:34

一块长得类似镜子又有点像超薄iPad的正方形面板,连上USB线,只要室内有灯光,就可以持续为我们的手机充电。

这是王睿最近花了两三个小时设计制作的展示品,其中的关键材料是“钙钛矿”。

新能源革命的背后,材料科学的突破正扮演着关键角色。全球对绿色能源的需求正推动太阳能光伏技术迅速发展。其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高效率和低成本备受关注,被业界认为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领跑者”。

作为90后年轻学者,王睿海外学成归来后加入西湖大学,一心想将这种新型材料从实验室推向实际应用的广阔舞台。

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

1839年,当在俄罗斯乌拉尔山的山坡捡起一块石头时,德国矿物质学家古斯塔夫·罗斯不会想到,这种被他命名为钙钛矿的东西,会是下一把开启“双碳”能源革命的钥匙。

所谓钙钛矿,既不是钙也不是钛,而是具备相同晶体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统称(化学式为ABX3,A和B都是阳离子,X是卤素阴离子)。在阳光照射下,钙钛矿吸光性很强,更容易释放电子,只需要薄薄一层,就能吸收光能。

2009年,日本科学家宫坂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当时的光电转换率只有3.8%。几年后,这个百分比跃升至19.3%,钙钛矿电池也被《科学》杂志评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打上了“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标签。

但钙钛矿有个致命的弱点:不太稳定,易受温度湿度影响,在户外环境下效率衰减很快。王睿及其团队就致力于提升这种新型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实验室里的大部分操作,在充了氮气,隔绝水和氧气的手套箱里进行。

王睿随手拿起桌上两块涂布了钙钛矿薄膜的正方形玻璃面板,展示他最近完成的演示模型:“它实际上是用溶液法将钙钛矿制备成一层薄膜,类似于一种涂层,即使在弱光条件下也能保持较高的转换效率,比如把日常生活中的室内光转化成电能。”

其中一块玻璃面板的边缘装有一排小灯带,当遮挡住钙钛矿层,灯带就会熄灭;而另一块配备USB接口,连上手机,就可以利用室内光充电。

“目前还充不满,只能保证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电量不足而关机。”王睿说。

让钙钛矿电池“喝”上咖啡

身高1.91米、说话总是面露微笑的王睿,1993年出生在辽宁锦州,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2015年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硕士,之后继续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师从杨阳教授。

杨阳是国际光伏领域的著名专家,培养了众多顶尖人才。在前几年的一次自述中,他曾透露所带学生和科研团队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建立起一种“给学生压力、愿景和视野,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的实验室文化。

王睿的“追光”之旅,始于2016年。“那会儿刚读博进组,觉得钙钛矿电池比较新,里边有很多未知的点可以研究,对人类的未来也有益。”他认为这是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第一次尝试,转换率只有14%-15%。”

王睿爱喝咖啡,办公室里少不了手冲的材料器具。而咖啡不仅给他带来精神力量,还有意外的科研灵感。

2018年那会儿,王睿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实验转换率在18%左右。每天下午,他都会和同事享受一段咖啡时光,进行思想碰撞。一次讨论中,他们突发奇想:有没有什么材料能像咖啡一样,给钙钛矿电池带来“精神”上的提振,让它变得更稳定?

查阅资料后,他们发现咖啡因的结构中有两个官能团,刚好与此前研究中发现能控制钙钛矿结晶、促进材料生长的官能团一样。

买回1公斤高纯咖啡因材料,王睿尝试将它添加到钙钛矿电池中,结果令人惊喜:电池的效率提升至20%。这一喝咖啡喝出的发现,被物理化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焦耳》所收录。

同一年,王睿和研究团队的目光投向世界三大饮料的其他两个,设计了相似的生物碱:茶碱和可可碱。“虽然两者有一样的官能团,但当时我们发现茶碱的位置和分子构型都更好,消除钙钛矿表面缺陷能力更强(制备钙钛矿电池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缺少某个离子的情况,统称为缺陷)。”它让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到了23%,还创造了电池连续工作500小时的新纪录。

这也是王睿所在团队首次对钙钛矿表面缺陷进行系统性研究,成果发表在当年的《科学》杂志上。

加速钙钛矿电池商业化

2021年是王睿在美国留学的第六个年头,4月,怀揣着让钙钛矿电池走出实验室、实现商业化的梦想,他回国正式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成为西湖大学当时最年轻的博导。

这几年,王睿和团队做的各种实验,“万变不离其宗”地围绕着两件事:提升稳定性、提高转换率。

2023年6月,他们找到一种创新的甲脒铅碘钙钛矿取向成核方法,即加入一种叫“戊脒”的添加剂,带来更好的结晶度和更低的缺陷率,可用于大面积组件的制备,发表于《自然》;2024年2月,通过设计分子共轭面积,让钙钛矿电池的缺陷钝化剂能在高浓度下使用而不会“损伤”电池性能,被《焦耳》收录。

7月24日,《自然》在线发表了王睿实验室合作的最新成果:他们合成了一种新分子(Py3),与钙钛矿电池组件其中一层的设计有关,基于它制备的钙钛矿电池转换率从23%提高到26.1%,更重要的是稳定性提高3倍,寿命从3000小时延长到1万小时。这是团队取得的第一个关于倒置钙钛矿电池的成果。

随着实验一步步取得的进展,王睿也收获了诸多荣誉:入选福布斯中国“2021年度30Under30”榜单,登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2年度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获得阿里巴巴达摩院的2023年“青橙奖”……

“现在做出来的只能说是展示品,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大规模应用,让它真正服务于社会,比如说电站。你刚才问用室内光给手机充电,多久能充满,其实我也想知道。”王睿说。

他就像一位资深的咖啡师,钻研着一款名为“钙钛矿”的咖啡豆,让它不断改变性状,为它寻找“伴侣”,偶尔还拉个花,只为寻找到它的最佳风味。

薄涂一层就可以供电

橙柿互动:钙钛矿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那第一代和第二代分别是什么?

王睿: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材料主要是单晶硅、多晶硅,第二代以碲化镉、铜铟镓硒等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为代表。

与硅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电池更轻薄、高效、低成本,甚至可以是柔性的。想象一下,未来像刷墙漆一样,在物体表面涂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就能供电。

橙柿互动:具体点说,它可以用于哪些场景?

王睿:大型电站、建筑物表面、新能源车车顶……都是非常好的应用场景。需要用电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用钙钛矿电池来代替,它会给传统光伏产业带来变革性创新。

难点在于克服材料的不稳定性

橙柿互动:钙钛矿电池研究目前存在哪些技术难点?大规模商业化道路上的主要阻碍又是什么?

王睿:两者的难点,都在于克服钙钛矿的不稳定性。光照下极为活泼的钙钛矿,很容易产生结构的崩塌。记得当年我刚进组时,领域内这种材料的使用寿命只有几十个小时。现在经过技术攻克,已能延长到近万小时。

橙柿互动:实验室这几年进行的研究及成果,是在同一问题层面的不同角度的研究,还是一种递进上旋的关系?

王睿:之前基本是递进的关系,基于正置结构。倒置是另外一个角度,现在我们开启了很多倒置角度的研究。

(注:钙钛矿电池通常分为五层。在正置电池中,从表面到内部依次为:透明导电氧化物、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光吸收层、空穴选择接触层、金属电极;而倒置电池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选择接触层位置对调。近几年的研究显示,倒置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可与正置电池相媲美,且稳定性更强。)

我们没有刻意追随他人的研究成果

橙柿互动:您和团队在《自然》《科学》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已发表多篇论文,能透露高质高产的“秘诀”吗?

王睿:首先肯定是研究领域上的优势,钙钛矿的研究领域非常前沿,经常会有一些突破性发现。其次,无论是科研氛围、平台设施,还是人才招聘和团队建设,西湖大学都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可以自由地和国内外课题组合作,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确保研究课题始终站在全球科研的潮头。

再者,就是钙钛矿的实验节奏属于短平快,做一批可能一天就能得到结果,而有的研究领域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是更长的等待时间。不过,这也导致这个行业特别卷,竞争激烈。

橙柿互动:和其他实验室相比,您觉得你们的优势是什么?

王睿:我感觉我们每次抓的点还是相对前沿的,没有刻意去追随他人的工作。

未来可以带着折叠板

随时随地给手机充电

橙柿互动:能透露实验室眼下的工作重点吗?

王睿:主要还是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稳定性)。从实验室的平方厘米小尺寸到产业化的大尺寸,里面很多问题不同。

考虑到将来商业化,成本控制同样关键。要评估提升效率所增加的成本是否能够得到回报。这涉及一系列的权衡和实验验证。幸运的是,我们团队成员较多,能够多方向并行研究。

橙柿互动:所以,我们未来可能会带着一块板走在路上,随时随地给手机充电?

王睿:可以设计成折叠形态,你看现在手机都有三折的。这样,钙钛矿电池就可以成为一种随身携带的充电解决方案,但比现在的充电宝更轻,也不用给它充电。

了解更多新质生产力青年

九千光年俱乐部

0 阅读:0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橙柿互动官方UC号,都市快报出品。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