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金檬通讯员杨杰
金秋十月,稻田翻金浪。一只只色泽青蓝、硕大肥美的蓝龙虾爬上田埂,栖息在稻田间。
这些天,在杭州临安天目山脚下,天目山镇亭口村本地产的“蓝精灵”澳洲淡水蓝龙虾“抢鲜”上市了。
“我们最近正忙着蓝龙虾的丰收和销售。”10月24日,浙江天目粮仓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超告诉潮新闻记者。
澳洲淡水蓝龙虾学名红螯螯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外形酷似海中龙虾,是世界名贵淡水经济虾种之一。
杭州的稻田里也能产澳洲的虾了?其实源于“稻虾共生”模式。
去年,“天目粮仓”在浙江省内首创100亩“稻虾共生示范区”,这也是全国第一批建立“澳洲蓝龙虾+高杆稻综合种养”的山地标准模式,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构建稻虾共生,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养殖污染,大大改善了稻田生态环境。
“积累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我们对基础设施进行了优化,调整了投苗时间和喂养流程,无论是虾的亩产还是质量都比去年大幅提高。”孙超说,今年整个区块蓝龙虾产量预估可达1.2到1.4万斤,高杆稻亩产800斤以上,可以说是大丰收。
这些丰收的蓝龙虾,将通过各种销售渠道,运往杭州、嘉兴以及江西、安徽等地。“去年不少买过的客人,今年又陆续在咨询回购。”孙超说。
在“稻虾共生示范区”,蓝龙虾被养殖在环沟和田间,水稻为蓝龙虾提供食物和栖息地,蓝龙虾则滋养着水稻,和谐共生。
孙超介绍,蓝龙虾市场零售价每斤可达60-100元,稻虾共生模式的亩均效益相比于水稻种植,可增收1万元以上。此外,“稻虾共生示范区”的建设还带动了周边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约30人次,其中长工约15人,零时工约15人,预计每年为农民增加务工收入约15万元。
稻虾共生示范区的建设也拉动了天目山镇其他综合种养的步伐。
目前,天目山镇在建综合种养项目9个,共计1670亩,涵盖了稻虾、稻蛙、稻鳖、稻鸭、稻螺等稻渔共生模式。
“如今不少地区都在推广稻虾共生模式,比如桐庐今年创立了近200亩的稻虾共生试点,我们也提供了一些养殖经验和指导。”孙超表示,从生态和经济效益来看,稻虾共生模式是有发展前景的,“我们也在考虑后续进一步扩产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