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上海交大闵行校区霍英东体育中心内热闹非凡。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冠军争夺赛在这里打响!6支参赛队伍,从国内外5000多所高校中过关斩将、杀出重围,进入昨晚的总决赛。
在经过五分钟路演、与中外嘉宾问答互动等环节后,由上海交大学生研究的系列海空跨域无人航行器——“哪吒”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正如中国古代神话人物那样,无人航行器“哪吒”也能上天入海、飞潜合一。项目成员、上海交大海洋学院博士生金羽飞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介绍说,“‘哪吒’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水下潜,奥秘就在于它的结构设计轻质、耐压、防腐,在这个领域内我们算是独有的。由于涉及到跨域动力学建模等,‘哪吒’还可以有效预测航行器在风浪扰动下受到的影响,使其上天入海变得更安全可控。”
可以说,从海洋探测、海洋工程建设、海洋资源开发保障到国防建设,“哪吒”有不少用武之地。不过要实现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关键词——“试”!
项目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博士生王家卿介绍道,从2017年开始,团队参加了数十次测试,比如在南海,他们就随航行器一起下潜,记录其潜行影像。“之前我们损失了很多架航行器。我们不断回收残骸,提取里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经过反复测试,团队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为项目的成功打下基础。“在西藏班公湖,我们克服了高原反应,操控飞行器,从海拔4250m的班公湖一跃而出,让它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架能够在强风高原环境下正常运行的海空跨域航行器。”王家卿骄傲地说道。
产学研链条上,产生好的想法、攻克与之相关的技术难题是一方面,如何让项目落地进入到生产环节,更需要思考。
来自牛津大学的参赛团队抓住了目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氢能的储存与安全性”这一关键点,提出了一个安全又实惠的建议——可移动“充氢宝”,其技术核心就在于两罐固体——镁基储氢合金颗粒和高纯度镁化氢。项目联合创始人之一、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AlexendarHarrison向记者介绍道,“相比于液态、气态储氢,用镁、镍这样的廉价元素制造固体材料来储氢,会更加稳定,只有当有需要时才会被释放出来,这意味着储液氢、气氢罐的高压问题不存在了。”
据透露,这项技术已经引起国家电网和一些汽车企业的高度关注。项目另一位联合创始人、牛津大学博士在读生洪昊樑表示,“像‘充氢宝’这样的项目研究,如果能更好地结合到商业化当中,对未来人类发展也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与大赛对于很多项目组来说,是“将论文写在实战领域”很好的一次尝试。实战意味着能收获经验,看到潜在发展空间。这个来自清华大学的“深言科技”团队去年带着人工智能应用模型参赛,拿了亚军,今年他们带着升级后的大模型再次前来参展。
深言科技创始人CEO岂凡超告诉记者,这次的升级重点在于准确率,尤其是系统幻觉方面有了很大的降低,“现在我们也能对标目前世界最领先的GPT4o、Claude3.5这些模型了,我们在文本总结任务的准确率上,显著高于这些顶级模型。”
202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从今年春季启动以来,吸引了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高校的2083.6万人次学生积极参与,带来了514万个创新项目,可谓“百国千校千万人”齐创新!参赛、参展的项目也是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众多科技领域,总结一下就是——深挖需求端,技术含量还高!
在这场创新盛宴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青年学生共同思考与合作,将论文写在生活中,用一场场生动的Presentation(演示)把青春的创新力量讲给世界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