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我家祖传的,凭什么上交!”1985年,河南一男子家中祖传圣旨,被文物局专家“借

“我家祖传的,凭什么上交!”1985年,河南一男子家中祖传圣旨,被文物局专家“借”走26年,男子多次讨要却被拒绝,专家:已经捐赠给国家。男子一怒之下将文物局告上法庭,法院会怎么判?

1985年的一个夏日,河南洛阳市的文物局来了几位专家。他们听说当地有户人家保存着一道清朝的圣旨,特地前来查看。

这户人家姓蔡,家主是个60多岁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蔡老头。

专家们到了蔡家,果然看到了那道圣旨。圣旨写于清道光十四年,使用满汉双语所著,记载着蔡家祖先的丰功伟绩,从封做七品武馆,到各种嘉奖,一应俱全。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但圣旨依旧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谓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这让一众专家们兴奋不已,连声赞叹:"蔡老先生,您家的这道圣旨可是国宝级的文物啊!能不能借给我们拿去研究一下?"

蔡老头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头同意了。但他再三叮嘱:"这可是我们蔡家的传家宝,你们可得小心保管,早点还给我啊!"

专家们连连保证:"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保管,研究完就还您。"

就这样,蔡老头将圣旨交给了文物局。谁知,这一借就是二十多年。

头几年,蔡老头时常去文物局问:"我家的圣旨研究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能还给我?"

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总是冷冰冰的回应:"还在研究中,再等等吧。"

眼见时间一年年过去,蔡老头一直不厌其烦的等待着,他一次次去询问,得到的却总是同样的回答。

有一次,文物局工作人员见他奔波劳累,好心劝道:“蔡老先生,这圣旨是国家珍贵文物,您不如就捐给国家吧。我们可以给您一些补偿。”

听到这句话,蔡老头坚定地摇了摇头:"这是我们蔡家的传家宝,怎么能随便捐出去呢?"

就这样,时间一晃就到了2010年。这一年,已经86岁高龄的蔡老头偶然听说当地博物馆正在举办一个清代文物展。他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去看了看,没想到一进展厅就看到了自家的圣旨!

蔡老头顿时怒不可遏,冲到工作人员面前质问:"这是我家的圣旨,怎么会在这里展出?"

工作人员一脸困惑:"老先生,您搞错了吧?这是我们博物馆的藏品。"

"不可能!"蔡老头激动地说,"这就是我25年前借给文物局的那道圣旨!"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惊动了博物馆的领导。领导听完情况后,当即冷下脸来,对蔡老头说:"老先生,您可能记错了。这圣旨是我们博物馆的藏品,有正式的入藏手续。"

蔡老头气得浑身发抖:"什么入藏手续?我根本没有同意过!这是我借给文物局研究的,他们说研究完就还给我的!"

领导试图安抚他,但蔡老头根本听不进去,强行拽着领导就要往文物局赶。到了文物局,他找到当年经手此事的工作人员,大声质问道:"我家的圣旨怎么会成了博物馆的藏品?你们当年不是说研究完就还给我吗?"

工作人员一脸为难:"蔡老先生,您别生气。当年您不是同意捐给国家了吗?我们还给您发了3000元奖金呢。"

"什么?"蔡老头惊呆了,"我什么时候同意捐赠了?什么3000元奖金?我怎么不知道?"

工作人员拿出一份文件:"您看,这是当年的捐赠收据,上面有您的签字。还有这个奖金发放记录,也有您的签字。"

蔡老头仔细看了看,这笔迹根本不是自己的啊!更何况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同意过捐赠,也没收到过什么奖金!很明显,这就是文物局在强取豪夺!为了讨回自己的家传圣旨,蔡老头一气之下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归还圣旨。

可谁承想,法院以"涉及文物行政管理,无权干涉"为由,直接驳回了蔡老头的起诉。不甘心的他,又不远万里来到上级法院,继续提起行政诉讼,状告文物局违法处置文物。这次,法院终于受理了案件。

在法庭上,博物馆方面高高在上的表示,当年蔡老头将圣旨递到相关工作人员手里时,说的就是无偿捐赠。出于人道主义,相关领导这才批准,于一年后对其发放3000元奖金。

然而,蔡老头却坚持说这些都是伪造的,他从未同意过捐赠,也没收到过奖金,更没有在奖金发放名单上签字确认。

眼见双方争执不休,法院只好再次审查证据。通过对发放名单上笔迹的鉴定,最终认定,这名单确实不是蔡老头本人签的。而由于文物局方面始终拿不出其他能证明蔡老头捐赠圣旨的凭证,法院最后判决:要求有关部门重新审定文物捐赠和保管事实,在此之前,圣旨暂由蔡老头本人保管。

此判决一经公开,迅速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珍贵文物应该由国家统一保管,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研究。但也有人指出,我们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应该尊重文物背后的历史和个人感情。

但无论舆论的走向如何,蔡老头总算拿回了失去26年的传家宝,也算皆大欢喜了!

评论列表

月光
月光 2
2024-10-27 16:51
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