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社交的疾病,也被看作是“社交癌”。据统计,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约为2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国约有9000万女性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困扰。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已婚育女性中超过30%面临漏尿问题,而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患病率更是飙升至70%。为何女性群体更易遭受尿失禁的困扰?今天,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的王飚主任,为我们深入剖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
三大因素导致女性容易得尿失禁
王飚主任指出,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易患尿失禁,这主要归因于三大核心因素。首要是女性独特的生理结构所致。女性的尿道相对短小,且尿道括约肌的力量较为薄弱,这一特点使得女性在面临腹压增大时,如咳嗽、大笑或剧烈运动时,更容易发生尿液不经意间的泄漏。
其次,妊娠与分娩过程也会增加女性尿失禁的风险。如孕期中,随着胎儿的成长,子宫逐渐扩张,对膀胱施加压力,导致尿频与尿急现象频发。而在分娩时,盆底肌肉及尿道周边组织可能遭受损伤,尤其是在经历多次分娩或遭遇难产的情况下,这种损伤更为严重。这些损伤往往会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及尿道括约肌功能衰退,从而为尿失禁的发生埋下隐患。
此外,年龄的增长也是女性尿失禁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递增,女性的盆底肌肉可能会逐渐失去弹性,括约肌的功能也会逐渐减弱。特别是对于进入更年期的女性而言,由于体内荷尔蒙水平的变化,雌激素水平的显著降低,这会对膀胱与尿道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尿失禁的风险。
女性尿失禁是可防可治的疾病
女性尿失禁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王飚主任指出,长期尿失禁不仅导致尿路感染、妇科疾病、皮肤疾病等,更重要的是极大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和心理健康,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基于此,尿失禁又被称为“社交癌”。尽管尿失禁对女性生活质量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但整体就诊率和规范治疗率却相对较低。
为什么很多女性不愿意及时就诊?王飚主任表示,尿失禁往往被视为一个私密且尴尬的问题,导致女性羞于启齿,不愿寻求医疗帮助。同时,由于对尿失禁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部分女性可能将其视为随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现象,从而忽视了其可治疗性。实际上,尿失禁是一种可防可治疗的疾病。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尿失禁的发生风险,甚至完全摆脱这一问题的困扰。
预防女性尿失禁,关键在于加强盆底肌肉训练,如坚持Kegel运动、提肛锻炼,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韧性,从而预防和治疗尿失禁。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都有助于降低尿失禁的风险。特别是要避免过度肥胖和便秘等问题,以减少对盆底肌肉和膀胱的负担。
超5成患者为压力性尿失禁
“在女性尿失禁当中,约有50%属于压力性尿失禁”。王飚主任强调道,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因为腹压增高导致小便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其典型症状在进行如跑步、大笑、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活动时,尿液会不自主地泄漏,尤其在中老年女性群体中更为普遍。压力性尿失禁在多数情况下是不能自愈的。因此,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影响生活质量。
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方法多样,总体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两大类。王飚主任介绍到,对于轻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非手术治疗手段,症状往往能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治愈。对于中度患者,综合治疗如盆底肌训练联合药物治疗也可能取得较好效果。而对于重度患者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手术治疗则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多数患者术后症状可明显改善甚至治愈。
目前,临床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主流手术方式是尿道中段悬吊术,被广泛认为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金标准”。国内外临床数据显示该手术的成功率在98%以上。其原理是通过植入人造材料吊带,在尿道中段下方形成支托结构,从而加强女性中段尿道的支托力,恢复尿道的正常关闭功能。悬吊术具有微创性、快速恢复、高治愈率、长期疗效、安全性以及广泛的适应症等特点,成为当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法之一。
针对女性尿失禁这一普遍问题,王飚主任倡导女性应从日常生活入手,积极进行盆底肌锻炼,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有效预防尿失禁的发生。对于那些已经深受尿失禁困扰的女性,应及时就医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日摆脱尿失禁的困扰,让这一曾经难以言说的“社交癌”转变为可以被有效预防与治疗的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