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数千名韩国人在孤独中悄然离世,有时要过数天甚至数周才会被发现,这种现象被称为“孤独死”。近年来,“孤独死”人数在韩国逐年递增,其中逾半数死者为五六十岁男性。
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一人户”家庭持续增多,孤独已成为韩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为对抗孤独,韩国首尔市近日已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约4513亿韩元(约合23.3亿元人民币),打造一个“没有孤独的城市”。
“孤独死”人数逐年递增
“孤独和孤立不仅是个人的挑战,也是我们都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周,在宣布一项对抗孤独的综合计划时,首尔市市长吴世勋说。
据首尔市政府介绍,该计划将在今后5年斥资4513亿韩元,及早干预并从根源上解决孤独问题,防止在首尔迅速增加的“孤独死”现象。
新举措包括提供一条24小时求助热线及后续支持,将提供面对面访问、咨询和紧急干预等。
首尔还计划增加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地点;为中老年居民提供营养餐;建立“搜索系统”识别需要帮助的居民;鼓励人们外出参加活动,如园艺、运动、读书会等。
首尔市政府方面强调,近年来孤独孤立、“孤独死”等问题愈发严重,有必要动员全部市政资源解决这些问题。
过去十年来,孤独已经成为韩国社会无法忽视的问题。此前在日本广受关注的“家里蹲”现象,在韩国也很普遍。据估计,2022年韩国就有多达24.4万名“家里蹲”。
尤其受外界关注的是,韩国“孤独死”人数正逐年递增。
韩国保健福祉部17日公布了近年来韩国“孤独死”人数:2019年2949人,2020年3279人,2021年3378人,2022年3559人,2023年3661人。
值得注意的是,“孤独死”案例中男性占大多数,基本是女性的5倍多,且50岁至69岁死者占比较高。总体而言,2022年和2023年,该国逾半数“孤独死”案例为五六十岁男性。
是什么让韩国人如此孤独?
韩国的“孤独死”人数为何逐年递增?
有分析认为,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韩国法律界定的“孤独死”范围较先前扩大,但更多因素还是与韩国社会及家庭结构的变化有关。
一方面,韩国的人口危机正导致“孤独死”人数上升。
韩国已于2017年迈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新生儿人数和总和生育率也不断走低。死亡人数高于出生人数也导致总体死亡率的上升,其中包括“孤独死”。
另一方面,在韩国不断增加的“孤独死”人数背后,是同样增长的“一人户”家庭。
据韩国统计厅数据,2023年韩国“一人户”家庭共有782.9万户,占总数的35.5%。这一比例已超过传统意义上的三口之家(占比32.3%)。有说法称,在韩国,每个人一生中都至少会经历一次独居,各个年龄段的独居者比例都在增加。
分析认为,二三十岁人群“孤独死”主要关联找不到工作、被裁员等因素。五六十岁人群“孤独死”的情形往往涉及离婚、配偶过世、慢性病、住房无保障等原因。由于在“家务应由女性承担”这一社会氛围中长大,很多中老年男性并不习惯一个人居住生活,“孤独死”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除了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有分析认为,韩国人特别容易孤独,可能与其自我认同有关。
明知大学心理学教授安秀晶(音译)认为,在一些文化中,孤独感被视作“关系得不到满足时”的一种情绪。但在韩国,当人们认为自己不够优秀或缺乏目标时,也会感到非常孤独。
韩国今年6月一项研究也发现,韩国人惯于根据周围人的关系来定义自己,这可能与韩国人的“内卷”及“以成果为导向”的文化有关。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对他人或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即便有丰富的社交圈,依然会有孤独或失败感。
“当我们都过度追求相同的价值观时,我们最终都会失去自我。”安秀晶说。
“孤独”正在全世界蔓延
为应对“孤独”问题,韩国政府已出台《“孤独死”预防管理法》等相关法令,要求有关部门制定“孤独死”综合性预防措施。2023年,韩国政府通过一项修正案,向脱离社会的青年每月提供最高65万韩元(约合3335元人民币)的生活费,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韩国并非“孤军奋战”。
日本是最早意识到并深度研究“家里蹲”趋势的国家,日本的“孤独死”现象也较为严重。根据日本警察厅8月底公布的数据,仅今年上半年,日本就有超3万名独居者死于家中。
为此,日本于2021年任命“孤独大臣”。2022年,日本政府还发布了一项对策计划,包括增设24小时咨询服务、扩大咨询和社会工作项目等。
“孤独死”现象也发生在欧美。一个极端案例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一名独居男子去世9年无人知晓,直到2020年12月才被发现。
在英国,孤独问题也日益严重。2018年,英国前首相特雷莎·梅任命了世界上首名“孤独大臣”。在美国,“一人户”家庭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一人家庭”数量在过去60年里翻了一番。
就连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23年成立了促进社会联系的委员会,应对孤独这一“紧迫的健康威胁”。
对此,安秀晶认为,孤独问题可能不仅单靠一项政策就能改变,也不是加强人们物理上的联系就能解决,“我们可能更需要培养人们关心自己和他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