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一刻一画,破损的文物在修复师手里重新焕发了生机。10月23日,2024“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团走进曲阜三孔,和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青年文物修复工程师徐宽聊一聊文物修复的故事。
徐宽2014年毕业,之后来到曲阜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工作,一直从事三孔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跟踪。他认为修复文物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工作有时候比较枯燥,可能相对来讲比较偏冷板凳的这种专业,做下去需要很强的精神力量支撑。坚持做下去需要精神的传承,通过一代一代人,把这个事业继承下去。”
徐宽的爷爷、父亲也是文物修复师,据介绍,他的爷爷当时是在曲阜、兖州、邹城一带工作。“后来我父亲在20世纪70年代来到了曲阜市古建修缮队,也是从零工开始做起,通过专业的训练和系统的学习,成长为国家文物保护工程的专家库成员。父亲主要是做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的相关工作,包括曲阜孔庙奎文阁的落架大修工程,曲阜颜庙大殿的落架大修工程,以及三孔古建筑群的保养和维护工作。”
谈起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徐宽认为,在没有其他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孔府这种单层建筑是相对稳固的。“受现在的材料变化的影响,主要面临的病害因素是屋面渗漏。”
在文物修复过程中,他倾向于通过小型检修保养来解决一些病害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但是像屋面渗漏问题,就有一个技术上的难点:渗漏点很难去检测,针对性地做修复比较难。他表示,在屋面查补和小型接瓦的检修之后,没能解决病害问题的话就可能需要更大面积的干预,这个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持续渗漏会对整个文物建筑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修复文物也要抢工期,很多时候工程被压缩在一年之内完工,其中冬天是没法进行施工的。”徐宽说,尤其是古建筑工程的施工,实际工期压缩在一年之中的3月到10月这几个月之间,时间缩短对工作也是一种挑战。
工作多年,曲阜三孔在徐宽眼中有着不一样的“身份”。他认为三孔的遗产价值是多面的,从孔子旧宅三间改成一座祭祀庙宇开始,到今天看到的这样一个宏大的古建筑群,它本身承载了历代帝王对孔庙的尊崇的发展历程。
“它承载的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历史文脉的传承,包括我们前段时间也做了山东省儒家文物主题路径的相关工作,其实就是突出一个传承发展。我们讲中华文明五大特性里边的延续性,三孔建筑是一个最突出的实物例证,我认为没有一个比它更丰富,更完整,更能够体现出中华文明这种延续性的特征。”徐宽说。
下一步,曲阜青年文物人将继续秉持保护文化遗产,守护历史记忆和文化根脉的初心,发扬敬业、奉献、担当作为、守正创新的曲阜文物人精神,筑牢文物安全底线,以更严谨的态度、更专注的匠心、更科学的技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以三孔为代表的曲阜文化遗产,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记者:李焜染编辑:俞丹摄影:李焜染校对: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