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张爱萍在新四军会议中邂逅“新四军中一枝花”李又兰,被其端庄文雅吸引,会后,接过她递来的发言稿,张爱萍内心震撼,陷入抉择,战火纷飞中,是坚守战斗决心,还是追寻内心柔情?
(主要信源:红网——2019-12-8(第一届将军创意大赛)张爱萍与李又兰的红色之恋)
1942年的冬天,苏北的阜宁rán,寒风呼啸,雪花飘扬,天气非常冷。
华中局党委正在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现场气氛严肃而庄重。
谁能想到,在这场严肃的会议中,一段炽热的爱情故事正悄然萌芽。
张爱萍,新四军三师副师长,一位在战场上雷厉风行的将领,此刻正坐在会议室里,认真聆听着刘少奇的讲话。
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场临时安排的发言,会让他邂逅此生挚爱。
没有提前准备,张爱萍的发言却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展现了他深厚的军事素养和卓越的口才。
第二天早上,张爱萍收到了一份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发言稿。
娟秀的字迹,清晰的逻辑,令他眼前一亮。
送稿的正是李又兰,华中党校的组织干事,一位被特地抽调来做会议速记的才女。
李又兰的速记能力和才华深深吸引了张爱萍,而张爱萍的演讲魅力和儒将风采也让李又兰心生敬佩。
两人在会议期间的几次接触,让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会议结束以后,李又兰发现她常用的露指速记手套不见了,这让她特别着急。
这副手套是李又兰特地定制的,方便她速记,对她来说很重要。
就在她焦急万分的时候,张爱萍拿着手套出现在她面前。
失而复得的喜悦,让李又兰对张爱萍的好感倍增。
张爱萍借机向李又兰请教速记技巧,两人在学习过程中,感情逐渐升温。
张爱萍送给李又兰一把匕首和一个从日本兵那儿缴获的信鸽腿环,算是个小礼物。
李又兰则熬夜抄写了一份刘少奇的报告《战略与策略》回赠给张爱萍,她觉得这份礼物对于一位军事将领来说,或许更有实用价值。
陈毅在会议闭幕式上无意间发现了张爱萍送给李又兰的匕首,并打趣地询问李又兰,两人的关系逐渐公开化。
会议结束后,张爱萍回到了部队,但他对李又兰的思念却与日俱增。
他开始频繁地给李又兰写信,信中记录着他每天的生活点滴,开会、打仗、读书,甚至吃饭睡觉这些琐碎的事情,他都事无巨细地写给李又兰。
信的末尾,他还会关切地询问李又兰的情况,比如冻疮是否痊愈,工作是否辛苦,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李又兰的关心和爱护。
然而,张爱萍寄出的十多封信,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他开始担心,是不是李又兰出了什么事,或者她根本就不想理会自己。
与此同时,李又兰也对张爱萍的音讯全无感到疑惑。
一天,她被科长叫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地一顿批评,指责她“不向组织报告就随便和人来往通信”。
科长拿出厚厚一叠信,摔在桌子上,正是张爱萍写给李又兰的信。
李又兰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信件一直被科长扣压。
她据理力争,要求科长归还信件,并义正言辞地驳斥了科长的封建思想。
她拿着信,走到芦苇丛边,一封封地读了起来,信封没封口,看来已经被人拆开看过。
李又兰读着张爱萍的信,心里百感交集,她既生气科长的专横跋扈,又感动于张爱萍的真诚和细心。
读完最后一封信,李又兰得知张爱萍即将来看望她。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李又兰回头一看,正是张爱萍。
两人在芦苇荡边重逢,之前的误会和隔阂也烟消云散。
张爱萍得知信件被扣压的经过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感谢科长“无意中”帮了他一个大忙,让他更加确定了李又兰的心意。
两个人在芦苇荡边上聊了好一会儿,话题从工作聊到生活,从理想谈到爱情,啥都聊了。
张爱萍又一次向李又兰表达了心意,这次李又兰没有再犹豫,她接受了张爱萍的爱。
1942年8月8日,张爱萍和李又兰在一间简陋的草房里结了婚。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奢华的宴席,但他们彼此相爱的心,比任何东西都更加珍贵。
结婚后,他们彼此支持,一起度过了革命的艰难岁月。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们的爱情始终坚如磐石,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