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沭阳县城范围到底有多大,为什么要说东关到西关,十里不转弯!

嘉誉看旅游 2023-03-24 17:51:05

在苏北地区有这样的一个县叫沭阳县,沭阳是全国赫赫有名人口,面积,经济,花木大县,沭阳建历史有三千多年时间,跨度从历史上西周时就开始了,在原来隶属西周时代青州。到了五代十国的春秋时代属于今山东省鲁国地域,鲁成公九年,在今沭阳县西北地区新河颜集一带区域建有城邑。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时属七国时期的楚国。战国争霸大秦统一中国后,先属薛郡,后归郯郡隶属。

沭阳在历史上先后改不少名字,几经演变最后改成沭阳,从西汉置名厚丘到到阴平,西晋时候为采邑 ,再到南朝文帝时候僮县。大明洪武年间,沭阳从海州府划出,改隶淮安府。大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沿袭旧制,清1724年,改属海州,新中国成立后,重划沭阳归淮阴地区管辖,苏北地区进行重大区域调整,1996年从淮阴地区划出,后成立宿迁市,沭阳自此归宿迁市管辖。沭阳是淮北之咽喉重地,冬春两季枯水期,极易患枯竭久旱,一点降雨都好比涓涓细流似甘霖之珍贵,到夏秋时节,特别容易盛汛成汪洋恣肆大半,轻而易举沉沦为泽国。这就是沭阳特殊的环境,造就特殊地域,冬春易旱,夏秋易涝,旱能旱死,涝能涝死!这就是沭阳地区的两个极端“干旱”和“洪涝”特色。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地人在政府领导下,开挖新沂河,兴修水利,自此旱可灌,涝可排,自此洼地变良田,旱涝得稳产 。昔日水患之地,在勤劳的千千万万沭阳人民治理之下,变成沃土丰产之地。

历史上由于政权更替,军阀之间兵戈纷争,自然灾害天灾人祸等诸多原因,老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经济无法发展,沭阳这个弹丸之地也不例外,历史上沭阳虽然地域广阔,但是人口不多,城市决定居住人口多少,人口规模又决定城市大小,1949年以后沭城规模很小,不足2万人,城市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呈“”哑铃状”东西长,南北短。

西部到西关,老酒厂那里,再往西就是农田在西就是淮河头,在以前科技不发达,架桥技术不成熟,城市也不可能跨河发展的,所以城市规模仅仅陷于淮河头龙王庙,东边到圩东河,其实圩东河是城外河,不属于内城,东南角到昭德寺。这个庙不知道具体何时损毁,没有地方记载。南北不足1公里,南边到南关乡政府那里,北边长荣大戏院那个地方老城门口,北边有什么城隍庙,西南方向就是现在南关荡十字街道一带近郊,就有什么紫阳观,文峰塔,儒学堂,昇仙墩等地方。老沭城东边方向,杨梅庄,可能就是今天杨店,什么下里桥,二郎庙,大星庙,童马驿。现在这些东西都看不到了。再北就是大沂河。过去老城往北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前途,隔河千里路,一条沂河隔断沭阳往北发展的步伐。

东城门是迎晖门,就是老沭阳人嘴里所常说城门口,其实就是东关大街,这里就是城内与城外,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连接段,在从前东关大街是行政办公的地方,还有不少本土民居,真正的商业繁华地区是城内大街,巨商程震泰的程府就在城门口最繁华的地方,老程家的开的商号基本上就在东关口这里,什么油坊,饭店,客栈,等等。还有哪些什么老地名“骡马街、东关口、上寺庙、屠桥口、圩东门、鱼市口。商行比如染坊、槽坊、皮草行、三和公药店、牙科、粮行、屎河埃等构筑了,城外老百姓生活物资流通的主要集散地。

过去一般情况下,货物靠漕运,而沭阳外地商品都是通过,老外沭河的内沭河小渡口驳载的而来。而南北来往之商客基本上都是从城门口渡口下来的,一般情况下沭阳本地人吃的海货,从连云港(旧称海州)船上卸下海带、乌贼、黄鱼什么海货,什么皮货、人参、药材都是东北贩运过来。山东的黄梨、卤膏、。山西的核桃、枣,小米。江南的绸缎,毛竹、楠木和大米也是融入沭阳富家人生活的必用品。东西南北客商人到沭阳做生意谈生意,晚上睡潼阳大旅社歇脚,吃饭第一村饭店小酌,然后到潼阳浴室洗澡,不亦乐乎。上演一副老沭阳人生活起居“清明上河图”。

当改革的的春风吹遍全国时,随着经济发展为主旋律时代来临和当老沭阳人口越来聚集时候,老东城门口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有的旧建筑不存在,当时老地方,老风景还在人们记忆中,东关到西关,十里不转弯,言过其实,真正长度只有五六里路!昨日的故事,昨天的记忆,在老一辈人心里是不容易忘记,留住记忆,就是留住我们的未来!有源的水才活,有底蕴的城市才有灵魂, 才能发展的更好,迈的步伐才更坚定更稳健!

0 阅读:7

嘉誉看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