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山东号称齐鲁大地,因在春秋战国时,山东地区主要有齐、鲁两个影响力较大的诸侯国。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比鲁国的军事实力更强、存在时间也更长,但山东的简称是“鲁”,却不是“齐”,这是为什么?
山东省面积约15.58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19位,海岸线长3345千米。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
山东省地势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有两片丘陵地带,中南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包括泰山、鲁山、沂山、蒙山、尼山等,东部和东南部为胶东丘陵,包括昆嵛山、牙山、艾山、大泽山、崂山、五莲山等。
【山东由来】
“山东”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指崤山以东。崤山是秦岭的支脉,呈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60千米,宽约40-50千米,主峰青岗山,海拔约1902.6米。古代崤山和函谷关并称"崤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国取得崤函后,凭险拒山东六国楚、赵、魏、韩、齐、燕,终成霸业。
图-秦末章邯出函谷关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山东”的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唐朝时的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包括今山东、河北以及河南北部地区。
1168年(金世宗大定八年、南宋孝宗乾道四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山东”始作为政区名称。
【山东之齐鲁】
山东历史悠久,目前发现最早的山东人,是距今四五十万年的“沂源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北辛文化,距今有8000年。原始社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在山东首先发现的。
夏商时期,今山东地区曾出现过130多个方国。西周封邦建国,封太公吕尚(姜子牙)于齐,封周公旦(其子伯禽代受封)于鲁。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鲁国融合周文化与东方文化,为“礼仪之邦”,也是西周姬姓王室在东部的代言人。
公元前288年,齐愍王登上宋国睢阳的东城墙,面朝东方故国齐国,伸展双臂,声震寰宇:“五千乘之劲宋,为大齐所灭!”
秦昭襄王自称西帝,齐湣王为东帝,地位高于周天子的王位。
战国中期齐国确实很强,但从西周、春秋、战国八百多年的历史看,齐国很长时期并没有鲁国强,更没有鲁国稳定,我们来看看齐鲁两国在周朝的历史。
【西周分封】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姬发即天子位,是为周武王。
周武王在岐山设封爵台(封神台),关中百姓万人空巷,蜂拥而至,争先一睹为快。台上三个人,五十岁的周武王居中,周公旦持大钺[yuè]居左,召公奭持小钺居右。钺是一种兵器,却非是用来杀敌,而是权力的象征,和西方的权杖类似。台下八十二岁的太公望左手执杏黄旗,右手执神鞭,站立中央,先领诸侯拜天子,接着宣布各路诸侯爵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朝分封制是这样的:周天子又称周王,地位至高无上,拥地一千里,周天子以下有大小一百多个诸侯。
诸侯分为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公爵、侯爵拥地百里、伯爵拥地七十里、子爵、男爵拥地五十里。
【鲁国分封】
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封鲁国,侯爵,都国于曲阜,主要在泗水上游。鲁国为何不是公爵国呢?周武王只封了四个公爵国,其中姬姓有两个,虢国和虞国,都是周武王的叔叔辈。而周武王的弟弟,基本上都是侯爵、伯爵,这里面考虑了家族辈分,也考虑了战功。
图-齐国和鲁国初封(数字12345为爵位公侯伯子男)
鲁国的地理格局,一方面锁死东夷进兵中原的军事路线,另一方面与中原各路诸侯的交通也还不错。如果说泰山和鲁山是鲁国的脊梁,泗水就是鲁国的主动脉血管,大野泽则是鲁国的心脏。鲁国所得到的的封地,是周公旦智慧的体现,更是西周分封力与美相结合的升华。
曲阜在商朝称为奄,南庚将商都从庇迁到奄,盘庚从奄迁到殷,加上其间的阳甲,奄作为国都共经历三位商王(约四十年)。商朝迁都殷后,旧都奄也是重镇,后来封给嬴姓,称为奄国。
公元前1043年,牧野之战后三年,周武王驾崩,其弟周公旦摄政,代行王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旦长期在镐京辅佐周成王,其长子伯禽成为鲁国实际上的国君。周公旦除长子封在鲁国,还有六个儿子裂土封侯,凡、蒋、邢、茅、胙、祭,合称周公七国。
凡国,伯爵,始封为周公第三子伯瞵,都国于凡(今河南辉县西南十公里的凡城)。春秋中期,凡国为戎人所灭。
蒋国,子爵,始封为周公第四子伯龄,都国于蒋(今河南信阳淮滨期思镇)。春秋时期,蒋国亡于楚国。
邢国,侯爵,始封为周公第五子伯羿,都国于邢(今河北邢台)。春秋时期,邢国亡于卫国。
茅国,子爵,始封为周公第六子伯翂,都国于茅(今山东金乡县西北部、巨野县东南部)。春秋时期,茅国亡于邾国。
胙国,子爵,始封为周公第七子伯翅,都国于胙(今河南省延津县北胙城)。春秋时期,胙国亡于南燕国。
祭国,伯爵,始封为周公第八子伯翔,都国于祭(今河南郑州西北部,后迁至郑东新区)。周昭王时,祭公在镐京担任卿士,跟随天子南征楚国,一同葬身汉水。春秋初期,祭国亡于春秋小霸郑国。
图-周公七国
周公有八子,其中七子有封国,次子伯羽(君陈)在周公去世后继续担任卿士,辅佐天子,反而没有封地。
两千多年来,周公旦的后裔形成了一百多个姓,人数比较多的有:蒋、汪、孟、施、邢、鲁、柳、符等,还有一些有趣的复姓:东门、东野、仲孙、叔孙、季孙等。
【齐国分封】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太公望建不赏之功。周武王分封诸侯之时,绝大多数异姓诸侯都已占据土地,只需加封一个爵位。然而太公望没有地,周武王如何分封,是一个历史级难题。
太公望封齐国,侯爵,建都营邱(临淄),主要在小清河(古济水河道)与淄水流域。
小清河就是古济水河道,发源于泰山北麓,长约233公里,从西往东注入渤海莱州湾。古代四渎为“江河淮济”,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由于黄河多次改道,曾占据济水河道,泥沙逐渐淤平、湮没济水。
淄水发源于鲁山中部的峡谷,长约155千米,齐都临淄就在淄水上。
图-临淄古城
太公望本来就姓姜,与东夷其他炎帝后人同出一脉。与州国、纪国、㠱国、鲜牟国、向国等这些东夷的原有长戟高门不同,齐国是一个穷儿暴富的新土豪,东夷新老贵族之间必然会再次分化。
齐国的地盘原属莱国,周武王将莱国迁到胶东半岛北部,虽然与齐国之间还隔着州国、纪国等,矛盾确实显而易见的。
半岛上姜姓诸侯并不把齐国放在眼里,其他异姓诸侯更不用说了,后来姜姓纪国与齐国进行了两百多年的战争。
齐国近大海,多盐碱滩涂,初期人稀地贫。看似有济水天险,实则无险可守。黄河在崤函通道那一段,南北两边都是群山,河谷两侧多悬崖峭壁;济水下游则地势地平,一马平川,毫无屏障,乃易攻难守之地。战国时五国伐齐,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秦灭六国时,王贲从燕地南下灭齐;楚汉相争,韩信从赵地渡济水灭齐。以上几次灭齐战争,攻方都迅速击穿济水防线,取得临淄城。
公元前868年,西周镐京,诸侯来朝。庄严富丽的大周王宫在镐京城的中心,四周城墙环护,护城河既深且阔,俨若城中之城。
周夷王掷杯于地,喝道:“齐侯僭[jiàn]越祭天,是对先祖大不敬,烹之!”
周夷王烹杀齐哀公,齐国迎来至暗时刻,动荡了数十年。整个西周两三百年,鲁国明显强于齐国。
【齐国盛衰】
春秋时期,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过齐桓公死后,五子争位,齐国陷入混乱,春秋第一个霸主似乎昙花一现。
公元前481年,田常杀齐简公,专齐之政,逐渐形成田氏代齐的局面。妫姓田氏取代姜姓吕氏成为齐国国君的一两百年间,齐国内耗严重,远不如鲁国稳定。
战国中期的三十年内,齐国北灭燕,南败楚,西破秦,中并宋。齐军疾如锥矢,战如雷电。齐愍王踌躇满志,雄心勃勃,欲侵三晋,并秦楚,自为天子。诸侯闻齐之声威,无不恐惧。
不过齐国灭宋进入极盛时期后两年,五国伐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城。即使田单复齐,仍失去大片领土,元气大伤。齐国从此一蹶不振,盛极而衰。
【孔子】
鲁国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儒家的孔子也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学说还没有那么强盛。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的影响冠绝各大流派。鲁国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其软实力方面的是齐国不能比的。
孔子是商朝帝乙之后,帝乙之子帝辛就是商纣王,另一子微仲是西周宋国第二任国君,贵为第一等公爵。微仲之后的宋公稽、宋丁公、宋湣公都是孔子的先祖。
宋湣公去世后,其弟夺位。随后宋湣公之子弑杀叔父宋湣公后自立,是为宋厉公。其实宋湣公的长子是弗父何,他最有资格即位,可迫于形势放弃了。弗父何就是孔子先祖,从他这里算,孔子一族由宋国国君转为上卿。弗父何之后是宋父周、宋父周、正考父、孔父嘉,孔父嘉担任宋国司马,掌管兵权,却被宋戴公之孙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逃至鲁国邹邑。
木金父来到鲁国,之后是祁父、防叔、伯夏、叔梁纥,都是鲁国大夫。
图-孔子周游列国
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又称为孔纥(孔氏来自先祖孔父嘉),鲁国郰邑大夫。
孔纥(叔梁纥)身高十尺(2米31),臂大腰圆,十分魁伟健壮,武功更是超群。孔子名丘,字仲尼,身高九尺六寸(约2米22),牛唇虎掌,鸳肩龟脊,海口辅喉,顶门状如反宇。
总的来说,鲁国作为西周姬姓王室在东部的代言人,西周时期综合实力比齐国强,春秋战国齐国后来居上但不够稳定,再加上孔子和儒家的存在,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