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首钢园组织人力资源服务主题活动,举办了人力资源服务业融合发展大会。
会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1.0版)》,认可149项“含金量高”的境外职业资格、职业认证,并以“小切口”实现两组重要的国际互认合作。 此外,记者从主题活动上还获悉,一些新标准、新政策也在这次活动上重磅发布,如下月起,新版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协同标准将实施。同时,北京还发布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包含《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和《技能人才需求目录》两份重要内容。 看点1 精选149项高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进行认可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人才工作局联合出台的《北京市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1.0版)》在9月14日首钢园举行的人力资源服务业融合发展大会上发布。 聚焦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紧密结合北京市的产业和发展需求,《目录》精选149项高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进行认可,高低搭配,其中25项高认可度职业资格和8项急需紧缺职业资格分别对应中高级职称;并以“小切口”实现两组重要的国际互认合作。 具体为,北辰集团与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在国际商务会展领域互认,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与微软公司在云计算工程师领域互认。其中,市人社局与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签署协议,明确在会展专业领域实行“一评三证”,相关专业人才在北京参加一次评价,可同时获得国际互认的企业认证证书、会展设计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 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才,北京精心策划并推出“76543”多维度政策矩阵。具体是指:“7”项基础便利服务,为《目录》中持证人提供工作居住证、职称和技能等级对应等服务,助力持证人融入北京市生活与工作。“6”项升级服务,为急需紧缺目录持证人提供包括高级职称对应、人才引进等服务,为急需紧缺人才打造职业发展快车道。“5”项高效服务,为出海职业认证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外籍人员工作许可等服务,助力中国企业标准走向全球。 “4”类境外职业资格,即金融、会计、医师、教师领域,按照主管部门规定在京执业,促进行业国际化发展。“3”地共享查询验证平台,京津冀携手推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会同市人才工作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部门,细化相关经办流程,为专业人才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积极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争取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实现境内外职业资格、职业认证的互认互通,为精准评价国际化人才、提高跨境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提供更多便利与支持。”北京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看点2 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发布,首次增设“重点需求区域” 9月14日,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北京市人社局发布《北京市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2024年版)》。这是北京市连续第五年编制发布人力资源开发目录,是北京重点产业领域所需人力资源的市场“晴雨表”。 2024年版《目录》由《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和《技能人才需求目录》构成,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更加突出服务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和区域人才需求。 《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包括13个产业、60个核心领域、147个重点方向,列举了347个代表岗位,并提供了年薪区间参考值。从人力资源供需匹配难度、培养难度和转岗难度3个维度,对每个核心领域进行综合评级。今年,量子信息技术研发、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芯片设计等16个核心领域获评综合紧缺程度5星级。 《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包括8个产业、68个职业(工种),对职业(工种)作了基本描述。对每个职业(工种)按照一般、比较、非常急需紧缺进行了评级。今年,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等20个职业(工种)进入非常急需紧缺序列。 今年,结合人力资源市场997万招聘数据分析和重点企业问卷调查结果,对目录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首次增设“重点需求区域”,助力产才深度融合。围绕服务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增加了数字人技术研发与应用、低空飞行器研发与制造等核心领域。锚定加快全面绿色转型目标,增加了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建设、氢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等核心领域。紧跟职业发展变化和趋势,将人社部等三部门2024年公布的云网智能运维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新职业(工种)列入目录。 此外,2024年版《目录》为北京市重点产业领域所需人力资源构建了立体、真实的画像,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用人单位、劳动者可以将其作为“市场指引”,有针对性招聘、求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高校、职业院校可以参考目录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政府部门可以依据目录完善就业和人才政策,吸引聚集优秀人才。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会同市相关部门,依据目录,在重点产业领域企业高校毕业生和出站博士后优先引进、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发挥猎头机构引才融智作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政策集成创新和扶持力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人力资源支撑。 看点3 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10月实施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推进人力资源统筹发展,三地人社部门共同编制了《人力资源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并于2018年在全国首发。 截至目前,三地共有近1400家机构获评等级,使得求职者在三地享受统一标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服务机构评定等级在三地实现互认。2024年7月,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顺利通过审核,在今年服贸会正式对外发布,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由《人力资源服务规范》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两部分组成。其中,《规范》包括基本要求和9个业务规范,涵盖高级人才寻访、测评和管理咨询3项高附加值业务,以及招聘、职业指导、培训、外包、劳务派遣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6项传统业务。《等级划分与评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从业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赋予从A到5A的评级。 近年来,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底,三地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000余家,年营业收入超过6000亿元。如今,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发展出现新变化,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也在结构框架、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升级。 新版《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呈现出三个特点。首先,根据发展现状实施差异化评价。统筹考虑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设置差异化的评价标准,做到求同存异、可及可行。其次,紧贴新质生产力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最后,覆盖行业全领域设置评价体系。建立了覆盖人才选、育、用、留全流程的业务规范和量化评价体系,为提升三地人力资源流动标准化管理水平提供建设依据。 北京市人社局介绍,下一步,三地人社部门将继续加强沟通协作,通过联合开展贯标培训、政策宣讲、等级评定等工作,共同推动三地人力资源市场加速一体化进程,促进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业实现更高质量协同发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记者/吴为
编辑/刘茜贤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