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归元寺到明教寺,画僧懒悟的一生究竟经历了哪些传奇?

陇中文化 2025-04-09 04:45:13

画僧懒悟(1901-1969),原名晓悟,法名溪如,俗姓李,名奚如(也有说法称俗姓李,名绩成),晚年号莽张僧,河南潢川人。懒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佛学造诣在画坛独树一帜,被美术界誉为“最后一位画僧”。

懒悟自幼因家贫出家,稍长受比丘戒于湖北归元寺。1925年,他东渡日本留学,习法相宗。归国后,懒悟卓锡杭州灵隐寺,后又经太虚法师介绍入闽南佛学院深造。三十年代初,他云游至安庆迎江寺,并在此长期驻锡。抗战期间,懒悟辗转肥西紫蓬山、舒城春秋山等地避居。五十年代,他应安徽省委统战部邀请,至安徽省会合肥明教寺为客僧。六十年代中期,懒悟被逐至城南月潭庵,积郁成疾,于1969年圆寂。

懒悟自幼喜爱绘画,其山水画初从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入手,后渐涉宋元,降而明清。他尤其钟爱佛门画僧石涛、石溪、渐江诸家,并师法自然,融皖西山水之雄奇、皖南山水之秀丽于一炉,终成二十世纪后期新安山水画派杰出代表。懒悟的画风格独特,极富个性和禅机。他的画作冷逸老辣,萧散出尘,毫无人间烟火气,观之令人如服清凉散,如聆梵音。懒悟善于运用干墨皴擦技法,画面疏峻清逸,既有新安画派的遗风,又能自成一格。他的画作深受当代诸名家推崇,林散之先生曾写诗称赞他:“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

懒悟作为一位画僧,他的画作中蕴含着深厚的佛学思想。他通过笔墨表达禅心,使画作充满了宁静、淡泊和超脱的气息。在绘画上既师法古人,又勇于创新。他广泛吸收宋元明清诸大家的艺术精华,同时结合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笔墨灵动,意境深远:懒悟的笔墨运用自如,灵动多变。他的画作往往意境深远,引人遐想,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在画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不仅被众多藏家珍视,还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0 阅读:4
陇中文化

陇中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