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笔者曾在长沙美术馆参观过国家一级美术师邹传安的展览《八秩回眸——邹传安书画艺术文献展》,这次从5月7日起在湖南省博物馆举办《花魂鸟魄——邹传安艺术与文献展》,展出作品300余件,规模更大,作品更精。真的是:又见邹传安花魂鸟魄,徜徉在艺术世界里,受到美的熏陶,其人品与画格令人肃然起敬。
这次展览系统地展示了邹传安六十余年的艺术历程、艺术特色与成就。请看他的作品:
创作于1982年的作品《野逸》,在色彩、构图上试图打破传统模式,可以看出他的苦心经营,作品深受时人好评,但他却谦虚地认为“经营渲染,尤是流于纤巧镂刻,小家子象,此余之积患,尔后当痛革之”。
创作于1982年的《梨花纹鸠》,勾勒严谨细腻,色彩清丽,花繁叶茂但疏密有致,背景有所烘染,以营造花叶、禽鸟共生的和谐氛围。作者因有丰富的写生经验,结合月夜光照的远近虚实来表现,使得画面层次分明。
都创作于1988年的《流丹耀羽》和《空谷清音》,前者显得厚重古雅,富于装饰味,显示出他传统功底之深,后者描绘了空谷云雾缭绕,谷中山泉潺湲的自然景象,画面设色清幽,层层烘染,意境幽远。
作于1994年的《香雪》,设色冷峻清幽,描绘了白雪覆盖的古树之上两只鸟雀伫立的情景,鸟雀身上似有一丝暖意。古树不畏严寒,绽放出小梅花几朵。粗壮的枝干虚实结合,占据了画面主体,旺盛的生命力令人震撼。整体观之,形式独特,情趣盎然,代表着邹氏花鸟的典型风格。
1999年作的《天籁》,画家题七言诗一首:“云作罗帷水作被,……岂较黄鸡墙角啼。”此幅作品运用泼彩、撒盐技法,表现背景处夜色之鸿蒙迷雾,两只黑天鹅互相凝视,仿佛保持着某种默契,一同静静地享受天籁之音,天鹅倒影与湖光迷雾相映成趣,泼彩写意与局部精工相结合,相得益彰,画面显得空灵静谧。
2001年所作《大漠行》,结合款识“大漠行,极目八荒沙程敢拟御道,等闲千里珍禽笑傲龙驹”来理解,可见画家赞美一群珍禽视千里茫茫戈壁若等闲,笑傲千里马,用双脚丈量大漠的大无畏精神。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邹传安以泼彩背景取代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背景留白、引入光的视角来丰富画面色彩与层次、将花鸟置于更宏阔的山水当中,努力开拓了一片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新天地。
作于2010年的《藕花深处是吾乡》,蜻蜓飞,鸭戏水,荷叶碧惹眼,藕花笑迷人。
2014年作的《十美消夏图》,画的是十只白鸭盛夏游水消夏的情景,画名用拟人手法,把鸭子比作美女。
2015年作的《守望》,附款识:“霓裳共羽衣,相看两不厌。”画中鸟在枝头下瞰,花猫在地下仰视,猫想捕鸟,鸟有意戏猫,与画家款识及画名“守望”一结合,顿生非常情趣,令人忍俊不禁。
作于2017年的《霜林晴晚》,画面呈现出深秋或初冬之夜,树叶凋零,寒霜冷寂,月若玉盘,夜色凄清,禽鸟或独栖息于枝头,或双栖亲昵的情景,好一派清秋景象。禽鸟姿态各异,有的自理羽毛,有的振翅欲飞,有的静静伫立,有的窃窃私语。作品设色清雅,线条简约,寓动于静,画面与季节十分协调。
2017年创作的《岁月》,画面很有意境,用点垛技法描绘古树,把白鹭设于古树和山水之间,呈现出画家理想中的“花鸟圣境”。岁月沧桑,古树遍历风雨,大地无言,自有花鸟相伴。邹传安集数十年古树和花鸟的写生素材,并经多次试稿,费时近两年,终于创作出如此大手笔,把山水画与花鸟画融于一个有机的整体,成就了具有时代特色和大格局的“大花鸟画”范式。
同时展出的还有此经典作品的三次试稿、邹传安艺术大事记和32本日记,表现艺术家本人坚持不懈、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艺术人生。
《藕花深处是吾乡》《十美消夏图》《岁月》《雄风》等摈弃了标志性的泼彩背景与主体物象相融合的手法,用色更清淡古朴,更强调线条的写意性,笔墨之间流露出更多人文关怀。
由于邹传安自幼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和书法功底,加之后来的不断积累,除了花鸟画独树一帜外,你看他的配画诗、词或自撰联语,无论从文学还是书法艺术上看,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隶书作品“《浪淘沙令》横幅”、行书“此心平静如秋水,只眼睥睨看夏云”七言联、楷书“临《张黑女墓志》”、节临《张猛龙碑》都不是一般书家所能及的。
这次展览通过邹传安的艺术作品及文献资料,展示了他扎根于传统艺术的土壤里吐故纳新,继而回归传统的艺术风格嬗变过程,呈现了他的人品与画格,让人从中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还会收获到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