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准世界大战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4-28 05:33:39

20世纪先后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最大的战争:一战造成1600多万人死亡、1000多万人受伤以及约27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二战先后波及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造成7000多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以及超过5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两次世界大战在造成巨大惨烈破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国际格局。

事实上如今的国际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之后的美苏冷战所塑造的,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其实已出现了一些“准世界大战”。所谓“准世界大战”即是具备一定世界性特征的战争。请注意只是具备一定的世界性特征,但又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具备世界性特征的战争显然不能只是发生在两个国家之间。这种战争不一定波及到全世界,但一定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内。

比如一场战争只波及欧洲区域内就不具有世界性特征,同样如果只波及到东亚区域内也不具有世界性特征。所谓“准世界大战”就是同时波及到世界上多个区域而尚未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这种战争有别于两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但也有别于以往特定区域内的战争。准世界大战只有可能发生在近代地理大发现以后。地理大发现之前的世界历史其实是世界各文明区域的独立发展史,只有在地理大发现之后才真正形成了全球一体的世界史。

近代第一场具有世界性特征的战争是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本来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信奉天主教和信奉新教两派诸侯之间的内战,后来西班牙、教皇国、波兰纷纷加入支持天主教诸侯,而丹麦、瑞典、法国、荷兰、英国、俄国则站在新教诸侯一方。这场战争由德意志内战演变成为一场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一直在欧洲,但战争同样波及到欧洲以外的地方。

法国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了颇为特殊的角色:法国自己本来是信天主教的,但出于本国利益选择加入新教同盟一边。法国为对抗统治德意志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甚至不惜与信奉异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结盟。三十年战争期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以与法国有盟约为由对德意志哈布斯堡王朝和波兰采取过军事行动却未能取得什么效果,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同样秉承远交近攻的策略与哈布斯堡王朝联合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这样三十年战争就由欧洲扩散波及到了中东地区。当然受这场战争影响最大的还是欧洲。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这场战争使日耳曼各邦国大约被消灭了25至40个百分比的人口。战后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被固定下来,获胜的法国则从此成为欧陆霸主,荷兰在这场战争中得以完全摆脱西班牙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英国在战争期间正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没受到欧陆强国的干涉。

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欲在欧洲进行大规模扩张。这引起了荷兰、哈布斯堡王朝、瑞典等国组成同盟联合对抗,光荣革命后入主英国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使得英国也加入了反法阵营。战争之初法国无论海上还是陆上皆重创联军占据主动权。1690年比奇角海战后法国一度掌握了大西洋制海权。1692年以后欧洲战场趋于僵持状态,与此同时美洲大陆的战争却打响了。

英军攻占了法国在加勒比海的罗亚尔港,但却始终难以攻陷位于如今加拿大境内的魁北克。法军则在纽约州斯克奈塔第与新英格兰地区打败了英军,但也始终攻不下英国控制的波士顿。在海上英国海军则在地中海战胜了法国海军。战争持续九年后大家终于都厌倦了这种没完没了的流血游戏。最终双方互相妥协于1697年签订《里斯维克和约》。战争结果是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受到一定削弱,但仍成功保住了欧洲大陆最强国的地位。

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这场战争由英、法、普、奥四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引起:当时英、法两国正在北美、印度等地争夺殖民地,而普鲁士和奥地利则为争夺德意志地区各邦国的领导权积攒了太多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与普鲁士结盟,而法国则很自然选择与奥地利结盟。两大联盟形成后欧洲其他国家开始选边站队:比如俄国为实现在东欧、中欧地区的扩张就选择与法、奥结盟。

当然英普同盟一方后来也有汉诺威、葡萄牙等国加入。1756年8月28日普鲁士突袭德意志小邦萨克森,奥地利出兵援助萨克森引发了两大联盟之间的战争。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单挑法、奥、俄三大欧陆强国,后来北欧瑞典也追随俄国对普鲁士作战。此时身为普鲁士盟友的英国却没介入欧陆战争,而是忙于在海外与法国争夺殖民地:1760年英军占领了加拿大、路易斯安那等法国在北美的大部分殖民地。

除了北美之外英、法在印度的争夺也异常激烈。此时印度莫卧儿帝国正处于衰落时期:各路地方势力趁机崛起。英、法在印度往往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代理人战争模式。1761年英军攻占了法国在印度的大本营本地治里。1763年法国被迫与英国缔结了《巴黎和约》。至此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势力已完全被英国排挤出去。除了北美和印度之外甚至连中国也被动卷入了这场战争中。

地跨欧亚的俄国在参与欧洲争霸的同时也致力于在亚洲扩张。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就曾引发中俄边境冲突。俄国参与七年战争时也没忘挑唆煽动准噶尔部与清王朝的战争。七年战争爆发时正值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部的尾声:1755年清军攻克伊犁并成功俘获准噶尔大汗绰罗斯·达瓦齐,此后准噶尔前任大汗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阿睦尔撒纳在清军追击下逃往哈萨克。

俄国遣使携信与阿睦尔撒纳密谋,随后阿睦尔撒纳在俄国支持下举兵叛乱。1757年清军终于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后清军又平定了南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自唐中后期以来与中原内地隔绝近千年的西域地区再次被中原正统王朝纳入版图。乾隆皇帝将这块清王朝新近平定的疆土命名为新疆。此时清朝的疆域达到了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历史最大值。由此可见中国其实也被动卷入了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波及欧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菲律宾群岛乃至中国。当然引发这场战争的毕竟还是英、法、普、奥等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印度、中国其实都是被动间接卷入。这场战争不仅波及范围极广,而且对后世历史的影响也很深远:英国作为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夺取了原属法国的加拿大、印度等殖民地。广阔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市场和原材料为其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法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但仍成功保住了自己作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地位。这场战争中以一己之力单挑法、奥、俄三大欧陆强国的普鲁士从此确立了作为欧洲大国的地位。俄国在这场战争后获得了继续向欧洲腹地扩张的机会:就在七年战争后不久俄国就联合普、奥瓜分了波兰。在欧洲之外美国、印度、中国的命运也受到这场战争的影响:这场战争后英国强化了对北美的控制。

英国试图通过增加北美殖民地的税收来弥补自己在战争中的开支。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成功将法国势力从印度排挤出去,之后英国又成功征服压制了印度地方势力。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已承认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至于七年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影响莫过于乾隆趁沙俄精力被欧洲战事牵制时平定准噶尔叛乱统一新疆了。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后欧洲各国立刻看出这是一个打击英国的良机。英国在此前争夺殖民地与欧洲霸权的战争中早已与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积累了太多矛盾。1777年12月4日萨拉托加大捷后法国下决心直接派兵介入北美独立战争。1779年6月试图收回直布罗陀的西班牙以法国同盟者的身份对英国宣战。1780年北美大陆会议全权代表劳伦斯在前往荷兰签订友好条约的途中被英军俘虏。当年12月20日英国向荷兰宣战。

荷兰参战后英国皇家海军不得不在世界各地的大洋中同时与法、西、荷三个海军强国作战。剩下的欧洲国家尽管并没对英国宣战,然而无一例外都无视了英国颁布的有关与美洲殖民地港口间的贸易禁令。1780年2月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宣布了“武装中立同盟宣言”:要求交战国承认战时保护中立国商业的原则。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丹麦、瑞典等国纷纷宣布加入俄国主导的武装中立同盟。

尽管这些国家在名义上保持中立,然而这些国家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贸易实际上对北美独立战争起到了支持作用。如果英国要干预这些国家航海贸易事业,那么这些国家就会联合起来以武力保护本国商船的航海自由。由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组成的武装中立同盟打破了英国的海上霸权。这时英国已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在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北海乃至英吉利海峡到处都有欧洲各国的海军在与英国作战。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甚至还曾邀请中国乾隆皇帝介入北美独立战争。没派兵参战的乾隆象征性掏了1000两黄金表示对路易十四抗英援美事业的支持。由此可见所谓的美国独立战争其实是一场国际战争:战火从北美大陆一直燃烧到欧洲、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加勒比海等各地。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美国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可支持美国独立的法国却因为战争耗费过大诱发了国内起义。

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从1793年到1815年欧洲各国为镇压法国大革命以及反对反对法国扩张先后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这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是为了对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其后的五次同盟则是为了对抗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由于七次中有五次是对抗拿破仑的,所以从1793年到1815年反法同盟与法国的战争有时也被称为拿破仑战争。其实确切来说应当叫反法同盟战争,因为毕竟头两次反法同盟战争不是针对拿破仑的。

反法同盟战争的主战场一直在欧洲,但这场战争还是具备一定的世界性特征。1798年拿破仑为切断英国与其最大海外殖民地印度之间的联系曾出兵远征印度。正是他这一行动使反法同盟战争的影响由欧洲外溢扩散到北非、印度洋地区。这时拿破仑其实还不是法兰西皇帝。1799年8月拿破仑从埃及秘密返回巴黎。同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为第一执政。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加冕称帝。

拿破仑最辉煌时几乎横扫整个欧洲大陆。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远征俄罗斯。尽管拿破仑的军队在战争初期一直势如破竹,然而漫长的战线和俄国人坚壁清野的战术使拿破仑的军队越来越难获得补给,最终莫斯科的寒冬迫使拿破仑不得不撤军。远征俄国的失败使法军元气大伤。1813年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大英帝国、奥地利帝国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领的40万法军在莱比锡战役中被联军打败。

1814年3月30日联军攻陷巴黎,4月4日拿破仑宣布退位。4月11日法国与联军各国签署《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放弃皇帝称号后被放逐到意大利的厄尔巴岛,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继而复辟。可拿破仑却从戒备森严的厄尔巴岛逃了出来并于1815年3月20日进占巴黎重新登上皇位。欧洲各君主国重新调集重兵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法军在滑铁卢战役中覆没后拿破仑第二次退位。同年10月拿破仑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并最终病逝于此。

0 阅读:4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