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到第15集的时候,《狂飙》开分了,4万多人给出了8.8的高分。
随后几天,它没有犯国产剧先盛后衰的通病,分数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
目前8.9分,直奔9分而去,开年第一剧的称谓名副其实,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它都会是佼佼者。
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除了扎实的故事结构之外,还可以看出导演徐纪周等主创们做到了精准的排雷,避免了该剧流向俗套。
雷区一:台词太软
扫黑除恶剧,每年都会有,已经成为一个相对主流的类型。
而一种弊病也流传开了:台词软绵无力,不够犀利。
总想说点什么,又总是浅尝辄止。
其实这并不能全由审查来背锅,怎样把话由浅入深地说出来,除了需要胆魄,更是需要钻研的。
《狂飙》在这方面就下足了功夫,尽可能的发掘了语言和文字的更大魅力。
第1集开场,巡视组的首次会议刚刚坐定,徐忠就发出了“灵魂三问”:
“十年当中就没有群众举报吗?或者说有举报,但是这些个团伙仍然平安无事地存在,或者是有举报,那么是谁可以把他压下来?”
见赵立冬的回答含糊其辞,纪泽又给出了极限嘲讽:
“没有牵扯到一个公职人员,说明我们京海的干部队伍过硬啊,每一个人都做到了不忘初心,党性和原则放在第一位,出淤泥而不染啊!”
二人用短短的几句话就明确了立场和目的,压住了局面,也吸引了观众能继续看下去。
高启强用粤语说出“大步揽过”之后,和安欣一起到鱼档口取东西,遇到了唐氏兄弟的阻拦。
明知安欣的警察身份,唐氏兄弟却满不在乎:
“你是哪个派出所的?”
“哥,我们归工商局管。”
气焰十分嚣张,猖狂至极,完全没有见到警察多少要给点面子的传统套路。
第16集,建工集团陷入舆论漩涡,泰叔对着干儿子吼道:
“你是不是黑社会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舆论啊,舆论声太大了,就会吓着我的朋友,吓着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就不理我了,甚至会变成我的敌人。”
倪大红饰演的陈泰,老奸巨猾,总喜欢声东击西,顾左右而言他。
即便着实被气急了,血压蹭蹭涨,也得绕着弯说话。
他的这一套理论,让高启强哑口无言。
另外,剧中徐江、疯驴子等人也会偶尔洒出一点范围允许之内的小搞笑。
徐忠类似报告的背景讲解,也字字珠玑,凝练有力。
唯一遗憾的是,《狂飙》没有使用方言,只有张译饰演的安欣在口音上有过一些变化。
如果能多加一下方言,营造氛围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雷区二:剪辑混乱
《狂飙》,是一部以扫黑除恶常态化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时代背景的影视作品,同时它也对“官商环境”恶态化做了重点讲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扫黑剧中的案件,大多时间跨度很长。
从头讲起的话节奏太平,倒叙、插叙和闪回就成了经常使用的手法。
无形之中,也增加了将故事讲好的难度。
弄不好,就会剪得观众一头雾水。
《狂飙》的年代跨度有21年,大小案件分布其中。
剧情虽然在2000年、2006年和2021年之间反复横跳,但并不突兀。
第一个闪回点发生在泳池边的安欣愣神之际,剧情来到2000年,讲述了安欣和高启强的相识过程。
接着稍作舒缓,将时间调回2021年以做过渡。
观众在了解两位主演的基本背景之后,自然而然地就进入到下面的情节当中,2006年的各种事件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讲下去。
脉络清晰,丝毫不乱。
为了避免观众出现记忆混淆,剧组在人物服装方面的设计也极为用心。
高启强在2000年时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带着廉价感的,而且经常不换,发型凌厉,一副底层摸爬滚打的小人物模样。
2006年,高启强官商勾结之后,着装有了改变,撞色西装,皮鞋墨镜,追求视觉冲击力更大的衣服,小人得志的暴发户状态呼之欲出。
像高启强这样的黑恶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反而会收敛很多。
2021年的高启强,为了向给他打伞的高官靠拢,在衣服上变得相对更为收敛,不再张扬,多以夹克为主,试图给人一种斯斯文文、人畜无害的感觉。
安欣是政法队伍中的干警,2000年的时候,安欣的发型是立起来的,两侧很短,整个人呈现一种意气风发的状态。
2006年,安欣的发型有了变化,上边立起来的头发都趴了下来,象征他和黑恶势力的拉扯和博弈。
到了2021年,安欣满头白发,表现了他和黑恶势力较量的无力感,也多了些沉稳和老练。
稳健的剪辑节奏,精致的道化服,配以张译、张颂文两位演员的精彩表演,自然且顺畅。
雷区三:叠无效buff
由于案件错综复杂、时间跨度大的特点,扫黑剧和年代剧早已牢牢捆绑在一起。
为了尽可能还原2000年代的真实感,《狂飙》剧组硬是搭建了一座公安局。
当观众跟随镜头走进这栋建筑的时候,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
政府部门工作环境的时代变迁,可以从很多细微之处体现出来。
打印机从黑白变成彩色,显示器从CRT变成LED,软盘、英雄墨水和胶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的办公用品。
行动登记表由本子升级为可擦板,就连战警训练时的服装和训练内容都在背景墙上做了相应的变化。
《狂飙》的跨度有21年,从2000年到2021年,讲的是老百姓身边的故事,那就要做到准确、亲切。
项目确立一开始,制片方就明确了需要还原的几个年代大背景一定要精益求精,这对美术道具组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想要做到这一点,涉及到大量的道具的准备和场景的搭建,因此准备周期非常长,所有的细节陈设,都旨在勾起过往回忆,强化现实感。
比如他们用小灵通、音像店、公用电话等元素做了一个时间的定位。
另外《狂飙》的故事发生地定为南方小城,街边的建筑极具岭南特色,承担几场重头戏的场景之一骑楼,也在同一个视角下做到了不同的展现。
讲究的道具设计和场景搭建,为《狂飙》这部剧在视觉方面呈现了足够熟悉感的同时,也为剧集本身提高代入感作出了精准的配合,所有的效果叠加都是有效的。
雷区四:选角敷衍
安欣和高启强,一个从年轻气盛、怀有一腔抱负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谨小慎微、步履维艰而后又坚定要破获案件的老警察;
一个从市场贩鱼的的小人物,一步步成为了京海市最大的黑恶势力。
不是谁都能演好警察,也不是谁都能演好一个受了极大委屈的警察。
不是谁都能演反派,也不是谁都能演出前后性格的巨大反差。
《狂飙》的选角的确用了真心,张译和张颂文对角色的理解十分深刻,他们的对手戏尤为精彩。
二人初识之时,安欣处于强势,鱼贩子高启强大多对其呈尊敬之态,这段时间他们之间也确实是存在友谊的,友谊一直持续到那次面馆谈话。
12集结尾,安欣对高启强视同陌路,从他身边走过,此时的高启强白衣黑衬,身后一班随从,鱼贩子的样貌早已不见。
高启强的儿子晓晨被绑事件中,他们之间的变化已经十分明显,高启强自认手段略高,气势上略显上峰。
这样凭借演技形成的对比,在接下来的剧情当中应该还会出现。
此外,贾冰在片中的表现也格外突出。
第6集中,贾冰饰演的徐江找到唐小龙,一番输出之后,临走还撂下狠话:“走时把电视给我砸了啊,什么档次,跟我用的一样!”
等离子电视,是《狂飙》中连接剧情的一个重要道具。
高启强正是因为买不起两万多元的等离子电视,才和唐小龙发生了冲突。
在除夕夜被警察带走,从而开始和安欣之间产生了一段特殊的友情,也开始了自己从小鱼贩变成京海市最大恶势力的罪恶之路。
贾冰在这场戏中提到等离子电视的几句台词,不知是剧本原本就有,还是他自己临时加的。
而对于贾冰这种风格的演员来说,我更倾向于后者,这也说明了演员对于剧本理解的透彻程度。
能够在饰演一部扫黑剧的反派人物时,适当加入喜剧成分,还不削减人物本身的残暴、凶狠和恶毒,是很难的,稍不留神就会流俗,影响甚至破坏整部剧的整体风格。
这次我要为贾冰的表演举起大旗,并不仅是因为他对诙谐部分的准确把握,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个演员走向成熟的标志和戏路开阔的多面性。
雷区五:非黑即白
脸谱化,会严重影响一部扫黑剧的品质。
第8集中,安欣向安长林发问:“官职对你们来说就那么重要吗?”
孟长林的回答是“权利更重要”,耐人琢磨。
孟德海调离京海市公安局时,对安欣说:“人和警徽一旦分开,你想做的很多事,就会前功尽弃。”
对于孟德海和安长林到底是黑是白的猜测,是徒劳的。
这两个人物坚定之中带着妥协,也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
“大背头”曹队,也是一个灰色人物,明里他因公牺牲,可安欣一直怀疑,李响更是知道他并不“白”的实情。
而后来身处黑暗、内心阳光又回不了头的李响,也一直处在灰色地带中挣扎。
不知《狂飙》最终会保留几个更能体现人性的灰色人物,哪怕片尾字幕再为他们刷色,也是可以让人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