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道王维一生崇尚佛法,向往田园生活,却不知道年少的王维也曾仰慕游侠,渴望建功立业,写下过慷慨激昂、英雄豪迈的诗篇。 《少年行四首》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庆祝]《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录此四首于《结客少年场行》之后。根据陈铁民《王维年谱》及组诗所反映的少年游戏精神面貌来看,这四首诗是王维早期创作的,应当作于安史之乱发生之前。 [庆祝]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展现了唐代的尚武精神。诗中描绘的少年英勇无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军事和勇武的崇尚。其次,彰显了侠义文化。少年们急人之难,意气相投便慷慨饮酒,这种重义气、讲情谊的品质是侠义精神的体现。再者,反映了唐代的功名追求。诗中少年渴望通过征战沙场、建立战功来获得荣誉和地位,体现了当时社会普遍的功名观念。 此外,还蕴含了对青春活力和豪迈气概的赞美。少年们充满朝气和自信,以其勇敢和豪爽展现了青春的风采。最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包括宴饮、赏赐等场景,呈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 [庆祝]诗人以巧妙的笔法将四首诗环环往复地扣在一起,一位英勇豪迈,既有侠骨又有英雄战士风范的少年形象已是跃然纸上。组诗的最后,偏偏撇开少年的境遇不谈,只谈朝廷封赏论功之事。少年英勇作战的功绩有没有得到朝廷或者将军的重视呢?虽然少年有些牢骚之语,但诗歌对于少年的结局,并未明确交代,设置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创作讽谏诗的目的,并不在于负面地讽刺挖苦一些人或者现象,而是希望能够改变或改良既有现状。诗人为英勇作战的少年作诗的目的,也不在于宣泄个人私愤,而是希望能够将诗歌传达给朝廷中人,改善他们的境遇。 #秋日抄书打卡##古诗佳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