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下称“报告”),来看看深圳的表现吧。
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超八成,位列全国超大城市第一,超大特大城市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达到80%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目标。
报告显示,超大城市中深圳45分钟以内通勤比重81%,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成为首个达到80%目标的超大城市,显示出深圳在通勤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
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11%,极端通勤零增长,深圳每天面临60分钟以上单程通勤时间的人员达到11%,这个数据放在一线城市中,占比是最低的。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我国超大特大城市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比重实现“零增长”。
报告进一步,以去年22个超大特大城市中,25公里以上通勤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超长通勤的集中流向(通勤起讫点),在TOP20名单中深圳有3个区上榜。
超长通勤往往需要搭乘地铁,也就是说,轨道覆盖通勤比重越大,意味着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与通勤需求越契合,通勤效率越高,轨道覆盖通勤比重20%,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
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强调线路走向与通勤需求相契合,体现轨道交通与职住空间的匹配度。
报告显示,深圳市居住地和就业地两端均在轨道站点800米覆盖范围内的中心城区通勤人口比重,在超大城市中占比35%,体现了轨道线网与职住空间组织的匹配度,覆盖通勤比重越高说明轨道对职住空间支撑作用越好。
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反映就近职住、可以慢行通勤的人口占比,又称“幸福通勤”,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测度。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越高,说明城市能够就近职住、绿色出行,拥有幸福通勤体验人口比重越高。
中国45个主要城市,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比重52%,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其中,超大城市48%,特大城市53%,深圳作为超大城市之一,年度增幅4-5个百分点达到60%,位居超大城市榜首。
深圳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高效的运营和便捷的线路布局为市民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通勤方式减少了通勤时间和成本。
01
地铁线网密度全国领先
自深圳市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深圳地铁1号线)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以来,截止2024年7月,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17条,共393座车站,总线网长度567.1公里。目前,深圳市地铁线网密度(按照行政区面积测算)达0.28公里/平方公里,领跑全国。
今年深圳地铁还计划开通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13号线南段(深圳湾口岸站—高新中站)进一步完善深圳的轨道交通空间布局。
02
创新举措提升出行效率
当前,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龙华有轨电车)日均客运量达803.74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超17%;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73%。深圳城市1公里地铁率达97%,居全国大城市榜首。
多条线路压缩高峰期行车间隔推进大站快车服务开通试运行公交接驳线路……
深圳地铁在列车准点率、运营服务时长等方面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03
人性化设施提升出行体验
截至2024年3月,深铁集团全线网公共洗手间数量已超过427个,7大综合交通枢纽公共洗手间数量达38个,充分运用了人性化、智能化、服务化的空间设计风格,不仅体现了深圳地铁的人文关怀,更是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