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方涛
“文章西汉两司马。”这是后人对司马相如和司马迁文学贡献的高度总结。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曾提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谈起司马相如,人们往往折服于他文采飞扬的辞赋,或对其与卓文君“当炉卖酒”的爱情故事津津乐道,却往往忽略了,司马相如还是一位开边、安边的政治家。
近日,作家王军非虚构新作《司马相如西南行》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就聚焦司马相如出使西南的这一历史细节,将司马相如奉使西南、打通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娓娓道来,荡气回肠地展现了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
《司马相如西南行》王军著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
藏在文学家背面的政治家
“司马相如所经过的道路,很长的路段就发生在今雅安境内。比如,司马相如从成都出发,首先到达临邛,即他当年和卓文君相识的地方,过了临邛继续西南行,就来到古青衣羌国地界。这里是临邛古道的终点,同时也是青衣道的主要路段。古青衣道是一条在战国时代形成的民间商道,当时称蜀身毒道。以邛崃山九折阪为界限,又分古青衣道和古旄牛道。而古青衣道和古旄牛道,正位于今天的雅安境内……”
2020年,王军在四川雅安挂职,分管文化旅游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此期间,他曾多次经过司马相如走过的九折坂,并对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成为《司马相如西南行》这本新作的缘起。
王军坦言,创作《司马相如西南行》,是聚焦司马相如在开通西南夷、促进西南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段历史,更似行万里路。在自己挂职所经历的雅州山河大地,王军体会司马相如开边、安边的艰辛与坚定信念,并提供自己的书写,力图还司马相如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的本来面目,还司马相如在历史上长期被人所忽略的政治家的一面。
《司马相如西南行》王军著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
用脚步书写南方丝绸之路
“白质黑章”的“般般之兽”是大熊猫吗?西汉时期,西南数十个兄弟民族何以和平融入中华民族?
两千多年前,一代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就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南,一路开通道路,涉水架桥,安抚民心,对“一带一路”中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过程中,司马相如撤销旧时关隘,疏通灵山的道路,在孙水源头架起桥梁,把汉王朝疆域向西扩展到沫水、若水一带,向南以牂牁江为边界,使得冉夷臣服,駹夷顺从,平定了筰,保全了邛,占领了斯榆,攻取了苞满(今云南西部及西南部)。
从成都到邛都,再渡黑水(今泸水),最后到苞满,单程约四千里,往返真可谓“八千里路云和月”,沿途尽是高山峻岭、湍流险滩。
诚如王军所言,一介侍从张骞打通了西域,一介书生司马相如打通了“南域”。司马相如只顾着赶路,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伟大的南方丝绸之路,就这样一寸一寸地在脚下延伸,一页一页地在峻岭深壑中书写……作者凭借扎实考证,旁征博引,加以散文诗般的语言,将司马相如这几千里路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
这是司马相如的高光时刻,是他一生中在政治上达到的最高峰。他以卓越的政治远见、高超的政治智慧,出色地完成使命,协助汉武帝将西南各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为中华统一大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走出了一幅华夏西南的“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