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柴嵘)今天是世界卒中日。北京天坛医院公布多项最新研究进展:验证了我国原研创新药,可保护急性缺血型卒中患者的脑细胞,降低致残、致死率;启动低级别胶质瘤治疗药物研究,有望取代放化疗,成为这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而每年新发的脑卒中患者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比约70%。这里面,约4成患者属于大血管闭塞型卒中。这类患者起病凶险,致残、致死率高。血管内取栓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数据显示,仍有一定比例的取栓患者在治疗90天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此前,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牵头的新型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研究结果显示,普佑克治疗组在90天内获得良好功能预后比例为72.0%,而阿替普酶治疗组为68.7%,达到了非劣效标准。
简单地表述,这项由全国61家研究医院共同参与完成,目前亚洲人群里普佑克与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中,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的最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说明,两款药物在疗效上差异不大。更关键的是,以前常用的阿替普酶需要按患者体重计算用量、静脉滴注,而普佑克可直接注射。患者有望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救治。
同时,根据天坛医院的最新研究,急性缺血型卒中患者在血管内取栓治疗前,应用我国原研创新药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能实现脑细胞保护,明显降低患者在治疗90天后的致残、致死率。
另外,天坛医院启动针对低级别脑胶质瘤的新药研究也有进展,已完成首例患者筛选,下一步将评估该药在治疗低级别胶质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83%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初次治疗24个月以后,才需要进行第二次治疗干预。而以往,该类患者在接受初次治疗11个月以后,大多就需要进行第二次治疗干预。
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江涛说,这种药物有望取代放化疗,成为低级别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另一方面,该研究对于加速我国神经外科新药研发具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