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圣诞节,物理学界的传奇人物薛定谔竟然把妻子独自留在家中,毫不顾忌地与

鸿史来了 2024-10-29 16:17:54

1925年的圣诞节,物理学界的传奇人物薛定谔竟然把妻子独自留在家中,毫不顾忌地与情人在外狂欢,而只是他复杂情感生活的冰山一角,与另一位女伴在阿尔卑斯山的缠绵时光之后,他以惊人的效率连续撰写了六篇顶尖的量子论文,这一壮举震撼了整个科学界,奠定了波动力学的基础,凝聚了他“真神”的美名。

(信息来源:科学网2020.9.28量子纠缠背后的故事(十八):薛定谔的方程 )

1925年,对于薛定谔来说,是人生和事业的分水岭,这一年,他38岁,在学术圈已小有名气,但距离“封神”还差临门一脚。

他的婚姻生活表面平静,妻子安妮包容了他的风流韵事,甚至愿意抚养他的私生子,这在当时堪称“神操作”,平静的湖面下暗流涌动,薛定谔的情感生活远非风平浪静。

就在这年圣诞节,他做了一件在今天看来也相当“大胆”的事——抛下妻子和家庭,与一位神秘情人跑到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木屋度假。

这段“圣诞私奔”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和激情的渴望的爆发,与其说他是去度假,不如说他是去寻找一个出口,一个释放压力、激发灵感的出口。

令人震惊的是,这次“私奔”竟意外地催生了科学史上的奇迹,在阿尔卑斯山清冽的空气和情人温柔的陪伴下,薛定谔的思维如同山间的瀑布般倾泻而出。

短短几周,他完成了六篇关于波动力学的开创性论文,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奠定其科学地位的“薛定谔方程”。

这段经历不禁让人思考,科学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是严谨的逻辑推演,还是情感的激荡与碰撞?或许,在薛定谔身上,两者兼而有之。

1927年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是物理学史上的“神仙打架”名场面,爱因斯坦、玻尔等一众大佬齐聚一堂,唇枪舌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薛定谔,这位新晋的学术新星,也带着他的波动力学闪亮登场。

会议上,薛定谔的风头一时无两,他儒雅的外表和深刻的思想,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甚至有女学者感慨,他是“一直在批评的罪魁祸首”。

薛定谔与海森堡的交锋,更是会议的高潮,一个主张波动力学,一个坚持矩阵力学,两种理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场学术背后,是两种不同世界观的碰撞,也是对微观世界本质的终极探索。

虽然薛定谔的一些观点最终没有被完全接受,但他的波动力学却成为量子力学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也因此与狄拉克并称为“量子力学双子星”。

索尔维会议上的争论并没有让薛定谔停下脚步,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动力,他的学术生涯,如同量子世界般充满未知和挑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渴望和对科学的热情。

薛定谔的爱情生活,如同他的量子理论般复杂而迷人,他一生中有多位情人,其中不乏他的学生、艺术家等。

这些女性,不仅是他的情感寄托,也是他灵感的缪斯,有人说,薛定谔的科学成就,离不开这些女性的陪伴和启发。

他对爱情的态度,如同他对科学的态度一样,大胆、热烈、不拘一格,他与妻子安妮的开放式婚姻,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

他与情人玛丽的交往,更是直接催生了著名的“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这个思想实验,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了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叠加态。

薛定谔的爱情,并非简单的风流韵事,而是他探索世界、探索自身的一种方式,他在爱情中寻找灵感,在科学中寻找真谛,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

薛定谔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荣耀,他的婚外情和私生子,让保守派人士大为震惊,也成为他被攻击的“黑料”。

他与海森堡等人的学术争论,也一度让他陷入困境,他对量子力学哲学解释的质疑,更让他成为学术界的“异类”。

这些争议都无法掩盖薛定谔在科学上的光芒,他的波动力学,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薛定谔方程”,更是成为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他的“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至今仍是人们理解量子力学的重要途径。

薛定谔,就像一个行走在科学与生活边缘的“弄潮儿”,他挑战权威,打破常规,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的奥秘。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并非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充满人性与情感的探索之旅,而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突破,不断地追寻自己的“波函数”。

正如玻尔所说,没有薛定谔这样的“超新星”,量子理论就不会有如此惊人的发展,薛定谔的遗产,不仅仅是他的科学理论,更是他对科学的热情、对真理的追求,以及他对人生的独特解读。

他的一生,如同量子世界般充满不确定性,但也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的故事,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不断思考。

0 阅读:76
鸿史来了

鸿史来了

军情情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