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
近代中国国有企业发端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创办的官办军事工业企业,随后经历了八十余年的组织形态演化。尤其是经历了战争时期及战后的发展与扩张,国有企业的组织形态逐渐从晚清特许制下的官办企业演变为战后国有大公司的组织形态。从江南制造局、福建船政、户部银行,到中国石油有限公司、上海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企业的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024年10月21日上午,《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国有企业卷》新书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淮海路总部召开。该书以中国近代国有企业的制度演变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产权制度、治理结构、剩余分配三大方面论述了自晚清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国有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
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方书生研究员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答浩先后致辞,并介绍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经济史研究方面的传统以及经济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致辞提到,该所自1960年代以来出版了一批经济史专业的专著、史料集、资料汇编,如《刘鸿生企业史料(上中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83)等。1992年,该所成立了中国企业史研究中心,接受、收集和整理近现代中国企业的历史档案和资料,编纂企业史料,编写企业史,开展企业史研究,研讨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关系,为当代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随后,该书作者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徐琳副研究员作为作者代表对书稿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并对近代企业史未来研究趋势和方向进行了汇报交流。
这一研究指出,近代国有企业的产权获得或确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近代中国历届政府更替时,产权变更或更替具有相应的超经济属性。地方国有企业则是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由各级地方政府、以地方官员个人名义创办、控制或在经营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企业,此类企业在资本组成、产权形式都有着与其他类型的企业明显不同的特点。
在治理结构方面,该书认为,国有企业的治理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企业与政府,但到底“政府”是指代哪级部门是有差异的。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为例,战前“政府”指的是实业部、全国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等,战时指的是资源委员会、经济部、军事委员会、财政部、地方政府等,战后则指的是资源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经济部、国家行局等。第二个层面在于企业内部的治理,其中最特殊之处在于治理结构中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并存及互相协调的问题。
在分配方面,这一研究指出,近代国有企业的分配内容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兼有中国传统经济的成分,亦有现代企业制度引进后的调适。很多地方国有企业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与其说是企业,还不如说是肩负政府特殊使命,履行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事业机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魏众、华侨大学华侨华人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特聘教授李培德、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燕红忠、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袁为鹏教授分别就书稿的研究框架、理论方法、史料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学术点评,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拓展的建设性意见。《上海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陈国政研究员从企业家精神等角度做了发言,徐昂及李家涛两位博士也就企业史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会学者表示,本书突破以往企业史研究以个案为主的模式,试图从宏观的制度演变来把握整体,在整体框架结构和档案资料的运用方面都具有特色。
最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与演变”(批准号:14ZDB046)首席专家张忠民研究员进行了总结。他表示,近年来企业史研究愈发重视企业制度史,其中国有企业是一个重要方向。本书的贡献和特色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研究,二是在使用何种理论和方法上做了探索,三是史料方面有所突破,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思想史研究室承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家等共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发布的《国有企业卷》是上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的子课题成果之一,该套丛书共五卷六册,除了本次发布的国有企业卷,还包括总论卷、外商企业卷(分西商、日商两册)、民营企业卷、产业证券卷,将于2024年陆续出版。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国有企业卷》,徐琳、刘春杰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