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没有想到,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也曾写下满腔幽怨、无限伤感的诗

没有想到,被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王昭君,也曾写下满腔幽怨、无限伤感的诗篇。 作为秀女,14岁便入宫的王昭君(约公元前54—公元前19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远在家乡的父母亲人,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和一丝丝的憧憬。写下这首《五更哀怨曲》时,原本是打发在皇宫中的寂寞时光,就像她在结尾的自我纾解所说,“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自我安慰地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或许当时的诗人以为人生就要如此走到完结: [火炬]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火炬]然而命运弄人,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安定。 王昭君入匈奴后,一直在为匈奴和汉朝的边疆关系做着努力,使得边疆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和宁静。王昭君最后是抑郁而终,终生没能回到令她魂牵梦萦的中原故土。昭君死后,葬于当地,因为她的墓依山傍水,始终草色青翠,所以被后人称为“青冢”。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中对此感叹道: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我在岛屿读书# #诗意文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