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从身边的不少案例发现,有的地主后代混的还不错,什么原因?大家有这样的感觉么?

从身边的不少案例发现,有的地主后代混的还不错,什么原因?大家有这样的感觉么? 地主阶级曾经是旧中国剥削阶级的一员,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也成了被新政权首先批判的对象,但为什么有的地主后代混的还不错? 比如跟着国民党残兵败将逃到台湾的八义集老街曹家两兄弟,经过几年短暂的挫折,很快就从一同撤往台湾的群体中脱颖而出了。 在下见识粗浅,不揣简陋,总结以下原因,请大家不吝指教: 1.幼年家庭教育的优势‌: 过去的地主家庭重视教育,从小读私塾,后代基本都识文断字,在解放前后,国内文盲比例很大,读上三年私塾,就算文化人了; 记得老街有个地主儿子,地富反坏右的帽子刚戴上,就被县里叫去帮忙了,“立功赎罪”,因为县里认字干部的都不多,打下了县城,很多事务工作,还需要认字的帮忙才行。 大多数底层老百姓都不认字的,那怎么办?只能用一些还戴着帽子的人,这些人后来就慢慢的在政府做事了,待到平反后,直接转正。台湾那边也是如此,认字的少,读过书的人起来的机会当然就多了。 2.历史背景和时代机遇‌: 由于历史原因,地主后代的经济状况较为贫困,受打压,但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们在隐忍等待中,能抓住机遇,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们选择了“下海经商”逐渐积累了财富,实现了经济上的翻身‌。 比如老街的贾民国,解放前是地主,解放后夹着尾巴几年,很快做早餐生意发财了,别看不上大饼、油条、辣汤,日杂用品,每天流水大,一天的盈利都顶得上种地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 3.个人努力‌: 逆境中,地主后代更隐忍勤奋,更有奋斗精神,做事稳扎稳打,也就能更能扼住命运的喉咙,抓住每一个机会。一旦有机会摆脱阶级枷锁,当然要拼命向上爬、孜孜不倦、不择手段,有着天生的狼性。 贾民国就曾利用每天路过八义集小站的东陇海路的火车,在徐州、邳县之间倒买倒卖一些农产品,一天两个来回,靠着帮列车员打扫车厢不买票,一点一滴的积累原始的本金,后来越做越大。 4.‌家族资源和资金、人脉‌: 不可否认,一些地主后代可能还保留着家族的一些资源和人脉关系,有的手里,还藏有一些黄金,这些资源在创业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5.文化因素: 地主家庭传统重商重利,善于经营理财等,家族中一代又一代相互支持的小圈子作用显著。 比如改革开放后,曹家从台湾回来探亲,也帮扶了一些本家亲友,让他们很快富了起来。 6.胆子大,敢于出手: 人生能有几回搏,让一些地主后代胆子大,胆子大又是因为见识多,老家一位地主后代在徐州某机床厂改制时,众人都畏畏缩缩时,他斥资数万元购买了大量股份,一下子就拥有了百万身家,后来更是凭此成为民营企业家。 更有甚者,还直接收购了整个企业的控股权,利用政策的一些漏洞,在改制时只掏出区区几万元就收购了百分之五十多的股权,从而轻松接手了整家大型企业。这在旧社会,和家族利用荒年灾年,以小博大,套取大量田产的法则是一样的。 就这样,通过各种渠道,他们的财富越滚越大,钱生钱的效应开始出现,道理如出一辙。 所以总体而言,部分地主后代发展的不错,主要是由于教育优势、历史背景、时代机遇、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努力、有胆有识、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大家觉得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