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平:过去50年,全球登革热发病率增加30倍

南方都市报 2024-10-30 14:46:16

三年新冠疫情过去未久,加上世界卫生组织都频频担忧的“X疾病”这一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都在不断提示着我们需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重视。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传染病防控论坛上,传染病专家、广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唐小平教授做了题为《新发传染病概况、挑战、对策与思考》的主题演讲,深入浅出地解析了这一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课题。

唐小平接受采访。

新发传染病具有传播途径多样且复杂的特点

唐小平教授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新发传染病指的是在人群中新出现的或已经存在但发病率或地理分布迅速增加的传染病。这类疾病可以包括全新出现的疾病、再次出现且具有流行趋势的已知疾病,以及因多重耐药性等原因导致公共卫生问题的感染性疾病。例如,新冠病毒(COVID-19)就是典型的新发传染病,它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在全球蔓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新发传染病通常具备几个鲜明的流行特点: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新发传染病往往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给社会和医疗系统带来极大的冲击。例如,2003年的SARS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都是如此。

此外,新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且复杂。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可能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等。例如,登革热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而新冠病毒则可以通过飞沫、接触甚至气溶胶传播。

与此同时,新发传染病的高致病性和致死率、缺乏特效治疗和疫苗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登革热是全球范围内

最具代表性的新发传染病之一

以登革热为例,就是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新发传染病之一。(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因近数十年来,全球发病人数显著增多,也被列入新发传染病的范围。)

“登革热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患者会出现高烧、剧烈头痛、眼后疼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出血和器官损伤,甚至死亡。”唐小平教授表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口面临登革病毒感染的风险,每年报告的病例数高达320万人。登革热在过去50年间的发病率增加了30倍,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传染病防控专家,唐小平对登革热也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他表示,登革热具备有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登革热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每年的雨季和旱季交替期是登革热的高发时段。此外,由于蚊子的快速繁殖和广泛分布,登革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短时间内即可引发大规模疫情。

显微镜下观看这只蚊子幼虫,屏幕上呈现出类似蜈蚣的形态。

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大范围流行的新发传染病,登革热同时也具备易感人群广泛的特点。普通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居住在卫生条件较差地区的居民,更容易受到感染。

为应对新发传染病,唐小平建议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控制疫情的扩散。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也是应对新发传染病的重要举措。

唐小平建议,加大对传染病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推动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有效处置。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培训应急队伍等。“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染病威胁。”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通讯员何耀祖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