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也称“粉红丝带月”,一条简单的粉红丝带,承载了对女性健康的关爱与希望。作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乳腺癌每年新增患者约40万,且呈现出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趋向年轻的态势。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乳腺疾病的关注,传达“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理念,呼吁女性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积极参与乳腺健康检查,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在龙江院区开展以“粉红守护,爱乳同行”为主题的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多学科专家大型义诊活动,为广大女性朋友们献上一份温暖而贴心的秋日健康福利。
乳腺肿瘤两次长到7厘米,仍能“与瘤共存”
在义诊现场,许多女性朋友或患者家属带着病历资料早早来到现场等候问诊。来自乳腺中心、肿瘤科、生殖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放射科、病理学部、超声诊断科、放射治疗科和营养科等多个乳腺肿瘤相关学科的专家们耐心听取咨询者们的病史和症状,仔细讲解各项检查结果,给予了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帮助。
江女士的“抗癌故事”听起来惊心动魄。2017年,江女士乳房上摸到肿块,刚开始不以为意,结果半年之后肿块明显增大,确诊为乳腺癌,且是最为棘手的三阴性乳腺癌,肿块已经长到了直径足足有7厘米。新辅助化疗后,江女士进行了手术。术后将近5年,江女士又发现乳房上有皮肤发红等异常,再次检查,乳腺癌复发,肿块又长到了7厘米左右。再一次手术风险很大,本以为走到了绝路,但在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女士被告知,她有希望参加一项免疫新药的临床试验,后续各项检查也确认江女士符合条件。“用上新药两个疗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肿块从7厘米缩小到了5毫米。”江女士告诉记者,目前她还在用着新药,肿瘤也一直控制在5毫米左右,没有增大,“我在学习和习惯与瘤共存。”江女士说。
义诊现场的另一位患者梁女士,她的肿瘤发现时比江女士要小不少。“刚开始是摸到胸部有个小疙瘩,确诊肿瘤时是1.5厘米,做完手术后,已经进行了8次化疗。”梁女士告诉记者。
“临床上,通过筛查发现的乳腺癌,不到1/10。更多的患者是摸到肿块了,才到医院来检查确诊,其实是偏晚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常务副院长殷咏梅教授表示,医院也希望通过粉红丝带月的活动,将“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传递给我们的女性朋友。随着药物和诊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经可以高达80%。乳腺癌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预后也会更好,患者可以更好地回归社会,同时还能节约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同时,在乳腺中心二病区示教室里,乳腺中心护理团队通过亲身示范和个性化指导,带领病区住院患者学习乳腺癌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和术后康复操,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术后康复锻炼,缓解术后腋窝功能和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
义诊活动还围绕女性乳腺健康进行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宣教,利用义诊现场的科普海报,新媒体平台的科普视频、专家直播等方式,向社会公众科普了涵盖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乳腺超声报告解读、乳房自查技巧等健康知识,帮助群众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更好地预防、治疗乳腺疾病。
乳腺中心主任王水教授提醒,目前乳腺癌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放疗、局部热疗等等,全身治疗主要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近年来一些治疗,比如说免疫治疗相对而言比较新,但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要盲目追求新技术、新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乳腺中心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联合相关学科,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以手术、辅助(新辅助)治疗、内分泌治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给予患者最规范、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达到乳腺肿瘤精准治疗目的。
生殖医学中心开展的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项目为乳腺癌患者保留了成为母亲、孕育健康宝宝的机会,目前已经对接了100多位确诊恶性肿瘤的年轻女性,并为50多位女性进行了包括冻卵、胚胎冷冻等的生育力保存,其中已经有3位成功受孕。
通讯员戴宇菲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