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FaceTime成诈骗“帮凶”,警方揭示AI换脸换声细节

齐鲁壹点 2024-10-30 19:26:12

近期,全国接报多起利用iPhone手机“FaceTime”视频通话功能实施的诈骗案件,一时间冲上热搜。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诈骗这种新型诈骗手段不断变化,甚至通过“AI换脸”实施诈骗。对此,警方提醒,接到可疑电话要主动进行求证。

苹果客服:

用户遇可疑通话可上报

根据相关报道,今年5月,杭州的林先生在十几通备注为“微信客服(工号XXXX)”的FaceTime电话“轰炸”之下,原本“意志坚定”的他还是轻信了骗子“‘微粒贷’贷款利率过高会影响征信”的说辞。直到自己的银行账户被“划走”了30余万元,他才意识到自己还是上当了。

近日,在浙江杭州,不少市民收到一条10086的短信:[杭州公安提醒]近期针对iPhone手机的诈骗案件频发,苹果手机“Facetime”功能成主要“帮凶”。警方强烈建议关闭“Facetime”功能。

FaceTime是iPhone手机内置的一款基于网络的视频通话应用。通话界面中有一个“屏幕共享”的图标,点击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后,会把屏幕上所有操作以及显示的内容,包括手机用户的短信、微信、银行支付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都会同步给对方。

更重要的是,用户FaceTime可以随意更改显示的昵称。诈骗分子发送FaceTime电话邀请,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声称被害人涉及电信网络诈骗,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冻结资金,给被害人制造心理恐慌。引导被害人点击非法链接,开启手机实时屏幕共享功能,或引导被害人打开陌生网站联系“相关人员”。诱骗被害人将手机权限移交给诈骗分子,或引导被害人打开银行或其他网贷平台进行贷款,承诺审核通过后会将钱款原路返还。待被害人转账完毕,将FaceTime视频电话挂断并失联。

就此问题,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致电苹果客服,对方表示来电者确实可以编辑来电昵称,通过屏幕共享功能可以看到对方手机上的内容。她为记者发送一篇名为《识别并避免社交⼯程欺诈,包括⽹络钓⻥信息、虚假⽀持来电和其他诈骗》的内容。

眼见不一定为实

警方揭示“AI换脸”诈骗套路

视频诈骗往往令人难以甄别,通话过程有画面、声音,却不是本人。

据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报道,青岛一名大学生和在网上认识的“女朋友”视频聊天,对方称需要资金周转,男孩打钱过去之后,发现竟然被诈骗了。通过取证发现,跟他聊天的并不是他的女朋友,对方是通过虚拟的摄像头用“AI换脸”的功能跟他聊天。

济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治处教导员张秋阳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济南去年也有类似案例,受害人接到一个只有几秒钟的视频电话,看到来电者像是自己的一个亲戚,然后对方迅速挂断电话。对方告知受害人网络信号不好,接下来他们通过打字方式继续交流。一开始有了几秒钟的视频通话,受害人相信了对方,最后被骗。

“经过我们分析,这几秒钟的视频就是通过AI制作的,为什么这么短?因为时间一长,很可能因脸部动作等细节就露馅了。”张秋阳说,这体现了目前AI诈骗的一个主要特点,经不起更多验证。

那么,骗子使用的AI素材是如何得来的?

张秋阳分析说,照片一旦发布到公开场合,比如社交软件,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来制作AI视频。声音又是怎么来的?很多人接到诈骗或者广告电话,明知道对方是有目的的,依然选择先不挂断电话,而跟对方聊几句。不法分子会故意打这样的电话收集人的声音特征,比如音色、语调、口音,采集之后通过AI进行人声模拟。

如何防范此类诈骗?张秋阳提醒,无论诈骗形式如何变化,防止受骗的方法都是要主动求证。比如,遇到视频通话要求转钱的,再打个电话核实一下。简单的一个电话核实,就可避免受骗。

电信网络诈骗中,网络技术封堵是反诈的第一道防线。比如,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建立的反诈平台,今年上半年日均拦截诈骗电话5.2万次、诈骗短信7.2万条、诈骗网站4.6万个。针对各类诈骗场景的反诈模型维持在300个以上。

对于视频诈骗类案例,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莹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谈到,接到可疑的视频电话首先要提高警觉,如果发现账户钱款已经转给对方,要第一时间报警。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范佳)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