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会》笑出眼泪之后,留下了点什么

齐鲁壹点 2024-10-31 15:51:25

继此前《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以及《喜剧之王单口季》多部喜剧类综艺的“轮番轰炸”之后,日前腾讯视频上线的《喜剧大会》没有显露出疲态,播出当日就登上网络综艺节目热度第一。尤其是话题和关注度呈现出圈现象,如“短视频与倍速观剧”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高位,引发网友热议。

喜剧为观众带来情绪价值,而优秀的作品更能让观众产生思考。尽管《喜剧大会》开播后褒贬不一,但其精准的议题设置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讨论,这就足以促使业内思考:这档节目做对了什么?

《喜剧大会》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这样说:“没梗的世界处处是荒野。”“梗”为观众带来欢乐,“梗”自身也源于生活。对于《喜剧大会》开播所展现的热度,有评论认为这些作品受欢迎的共性在于,它将普通人的烦恼、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但被忽略的小事、社会的不良现象等素材,通过解构、自嘲的方式进行呈现,在荒诞的表象之下呈现出创作者思考的深度。

被一部喜剧作品“骂了”,还要笑着鼓掌“骂得好”——在嘉宾大张伟看来,这才是优秀喜剧的特质。大宝的作品《电影消亡史》将故事背景设置在100年以后,观众跟随去电影学院面试的小帅的视角,见证了电影“进化”到只有短视频的荒谬时代。在那个8分钟电影属于“鸿篇巨著”的未来时代,小帅因为立志于拍摄90分钟的电影而被视为异类,他绝望地反问考官:“角色的姓名、情绪、台词都不需要了吗?”然而,略带讽刺的是,小帅本人极其娴熟地回答考题:“男人叫小帅、女人叫小美、坏人是丧彪、无关路人是‘小卡拉米’、执法机构统称‘佛波勒’……”不经意间透露出奋力抨击短视频吸血电影现象的小帅本人,也是速读电影的用户人群之一。实际上,速读电影之所以泛滥,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观众对此类作品乐此不疲。而《电影消亡史》和风细雨式地对观众人群的警示或者“冒犯”,让观众在欢笑中接受了创作者的“意见输出”。大张伟用他鲜明的个人特征的语言评价:“笑完之后你就骂自个儿,我怎么这样啊?然后问题就在于你还爱看。”另一位嘉宾郭麒麟也反省到,对于观众倍速看剧、速读电影的现象,作为演艺从业者也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做个人吧!”李飞作品《人工智能之死》最后的一句双关语让观众沸腾了,有弹幕回应:“骂得好,以后我确实得‘做个人’。”程序员小汪设计出的为了打工而生的AI分身“小汪1号”,依然和人类一样陷入“996加班”“还房贷”“刷短视频消除焦虑”的生活模式。小汪甚至设计出“AI老板”,构建出AI打工人的闭环关系。最后,小汪本人与“AI老板”留在原地;“小汪1号”放下对“打工人”状态的执念,走向生活的远方,它不无嘲讽地问观众:“如果我是人工智能,那你们又是什么?”

从身边人、身边事挖掘题材,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但这需要创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思考。《喜剧大会》的很多题材来自周遭生活,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看见他人,更有代入感,难怪有网友写下评语:“喜剧向很多披着‘现实题材’外衣的电视剧证明了什么才是接地气和贴近生活。”

短剧时代,“霸总”遍地。《“凡死”人了》极尽可能地讽刺了“凡尔赛”人群的“讨人厌”。沉浸在“生活的美酒”的李先生上一秒在还电话里惊呼“那么大的金融公司倒闭了”,下一秒就凑近记者话筒说:“以后只能靠家里的石油和房地产生活了吗?”嘴上说“热爱摇滚”却唱出“我怎么这么好看”……连评委们也在爆笑中忍不住握拳说“好想揍他”。三边人的作品《分工明确》以讽刺手法和爆笑情节揭示了现实中职场效率低下的尴尬现象。作品通过讲述一位大明星被绑票的故事,而当明星保镖、谈判专家、交易专家、烤肉管家等角色依次出场后,原本简单的“救人”任务反而陷入了“死循环”。

事实上,口碑出众的喜剧作品多以荒诞的方式,唤起深刻的思考。如郝肖张的作品《哲学家的愿望》将哲学家、神灯和劫匪这三个身份完全不同的人物放在同一空间,通过他们之间的荒谬交流和答非所问,探讨了哲学、金钱、欲望背后的人性问题。

年轻人热爱喜剧,需要喜剧。喜剧不仅拥有反映当下现实的能力,也具备创造新的现实的能力——用喜剧的方式生产出新的流行话语,甚至有人说喜剧已成为了青年人文艺生活中的刚需。这也倒逼着创作者们必须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喜剧大会》首轮个别作品后半程苍白乏力、虎头蛇尾,难免暴露创作者的思考深度和创作能力的参差。哪怕《“凡死”人了》中的李川表现十分出彩,仍难免被观众拿来与《少爷与我》中龙傲天更为独到的人物塑造相对照,并对其后续能否实现更新的突破抱有些许疑虑。

0 阅读:9
齐鲁壹点

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官方APP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