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杨俞舟
在10月29日舟山举行的船舶与海工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舟山市船舶与海工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针对船海行业企业共性需求,该中心明确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公共技术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关键装备材料国产替代、产业孵化项目招引和领军团队人才培养为六大重点任务,将打造成为政、产、学、研、用、资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共同体。
中船集团11所智能制造中心主任甄希金、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尹逊滨、江苏科技大学教授王炬成,分别被授予船舶智能制造领域、船型研发领域、船舶建造工艺工法领域首席专家聘书。国内船舶海工领域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地方船海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集聚,签约启动建设船舶设计研究中心、船海工艺工法研究中心、船海绿色技术研究中心、船海智能技术研究中心、船海安全技术中心五大分中心。
浙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曹华芬表示,舟山近年来紧扣强化创新策源功能核心任务,在提升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上锐意进取。她表示,创新中心的建设是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希望省市协同引导推动相关科研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高标准建设全省船海技术创新交流合作、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努力实现科技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力争尽快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记者了解到,作为舟山传统支柱产业的船舶与海工产业,已形成集产品设计、修造、船配制造、船舶交易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建成浮式液化天然气模块、大型穿梭油轮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工程。1至9月,全市规上船舶企业共完工317.2亿元,占全省的70%以上,同比增长26.2%;造船新接订单占全国8%以上,修船3419艘,占全国40%以上,约占全球的20%。
舟山市委副书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梁雪冬表示,舟山通过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基本形成以石化新材料、油气交易、船舶海工、海洋旅游、现代农业为主导的海洋经济体系。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提升至68.5%,拉动全市近五年GDP年均增速9.2%,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市之一。
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和体系能力建设。舟山持续加大涉海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雄鹰企业培育力度,推动骨干船舶海工企业向2万箱以上集装箱船、8000车位以上汽车运输船、大中型豪华邮轮、海工装备等研发建造,以及LNG运输船、豪华游轮、特涂修理等高难度、高附加值修理业务方向转型升级,承担多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省首台(套)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获得发明专利500项。
会议当天,安全技术装备推广、仿真实训推广、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推广、防锈防腐新材料推广等4个船海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项目签约。
船海修造技术成果推广环节,7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精英带来了精彩的路演。如武汉规范研究所研发部主任吴顺平分析了支持节能减排的船舶替代燃料和动力的技术路径及市场机制,哈工程大学教授赵羽扬分享了先进激光复合焊接工艺技术在船舶制造上的最新研究和应用成果,中港汇通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飞介绍了船舶专家远程支持数字化特修服务。
当天下午还举办了金融赋能船舶海工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
本次活动由舟山市人民政府主办,舟山市科技局、舟山市经信局、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等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