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黄先生身体向来很好,经常健身,每天跑步5公里也不在话下。但近日他发现跑步时体力大不如前,跑一会儿就感到胸闷气促。刚开始他还不以为然,以为是劳累所致,之后症状逐渐加重,活动后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连走路都感到气喘不适。
黄先生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纵隔里长了个肿瘤,直径竟已有20厘米。他去了当地医院,也跑了上海多家三级医院,均因肿瘤体积巨大、位置凶险而被判定无法切除。
走投无路之时,经人推荐,黄先生来到上海长征医院胸外科。入院后,黄先生经检查证实了肿瘤为恶性程度最高的胸腺鳞状细胞癌。“对于重要血管、神经受侵的巨大胸腺肿瘤,仅能做到肿瘤部分切除的减瘤手术,达不到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黄先生体内如此罕见的巨大肿瘤,直接手术凶多吉少。”胸外科医生吴彬说,他们为黄先生制定了“先化疗后手术”的治疗方案,目的是控制肿瘤全身播散,缩小病灶后再进行根治切除。
两个疗程化疗后,肿瘤缩小至13厘米左右。第三个疗程后,肿瘤没有继续缩小,化疗毒副反应出现了累积效应,不适合继续化疗,手术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吴彬介绍,摆在医生面前有几大难点:首先上腔静脉与无名静脉切除后,为维持患者上半身血流回路,需要架设人工血管,但血管桥架设在哪两端,架设几根才能满足血液回流要求?其次,如果肿瘤累及大动脉根部,则需要术中采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对累及的动脉进行切除和修补。再次,颅内静脉压升高的生理可承受极限是多少,能否保留一根膈神经来保证满足生理要求的自主呼吸?此外,肿瘤若已经长入心包累及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切除上腔静脉及部分右心房壁是否会影响窦房结功能?
术中,手术团队欣喜地发现,预先阻断任意一侧无名静脉,仅保留另一侧无名静脉,并未对颅内静脉压及神经功能造成影响,这就意味着,切除静脉之后的搭桥手术可以在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完成,避免了体外循环操作的手术创伤及全身抗凝对机体的影响,缩短麻醉时间的同时降低了麻醉的风险;另外,肿瘤仅累及右侧膈神经,左侧神经完好,这就为完整切除肿瘤添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探查结果让医生们松了一口气,但摘除肿块依旧是高难度的技术活儿。历时7个小时,这台高难度的切除手术终于成功完成。术后第二天,黄先生即下床活动,术后6天康复出院。
吴彬介绍,胸腺肿瘤是一种隐匿性很强的肿瘤,特别是胸腺癌,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出现侵袭或压迫症状时,肿瘤已体积巨大,失去手术机会。姑息性手术或放化疗仅能实现患者短期生存。坚持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是治疗关键。早期肿瘤手术难度小,通过微创胸腔镜手术就可以达到根治目的,而且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