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记者毛帝清)自2014年以来,黔南州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通过抓建设、强管护、推改革、优运输,奋力推进全州“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目前,黔南州已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12个县(市)省级示范县创建率100%覆盖,成功创建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州,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
“十年磨一剑,今朝显锋芒”的背后是黔南州交通运输局在紧抓建设、强化管理、改革创新、构建体系、坚持共享等方面的专注与实干。
聚焦公路建设,路网通达能力显著增强
黔南州始终坚持交通先行理念,科学规划,系统谋划,举全州之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十年来,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320公里、县乡公路提质改造1702公里、通村硬化路7809公里、“组组通”硬化路8495公里、危桥改造298座等交通项目,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含通组公路)从1.4万公里提高到2.6万公里,路网密度从41.5公里/万人提高到75.2公里/万人。打造“美丽农村路”1500公里,实现通村达组,农村通行条件更加安全便捷,为少数民族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交通基础保障。
健全管理机制,公路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黔南州紧盯制度、机制、机构、队伍等关键环节,率先在全省出台《黔南州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黔南州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黔南州农村公路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不断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长效管理机制,成立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106个、村级管理站1186个,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交通主力、多方协作、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整合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海事(航务)行政和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分散的交通运输执法职能,组建州级1个支队+12个县(市)大队的交通综合执法机构,配齐配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构建“一套制度管队伍、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次执法查多项”执法新格局。农村公路运输领域连续5年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连续9年无重特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黔南“哑铃式”“疏导式”“算账式”等治超模式成为全省超限运输治理典型,超限运输治理力度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改革创新,公路养护质效大幅提升
黔南州坚持以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为引领,出台《黔南州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黔南州深化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从顶层对市场化养护进行科学设计,全面实现养护市场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引进有实力的养护企业,将全州2.6万公里农村公路和组组通公路承包给企业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养护,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大幅提升。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连续9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日常养护地方化、小修保养专业化、养护工程项目化、养护管理信息化”黔南模式获全省推广。
构建路运体系,运输服务水平快速提高
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出租车行业和驾培行业改革,基本建成衔接顺畅、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县、乡、村三级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县城所在地公路客运站二级以上比例100%,乡镇客运站覆盖率100%,建制村汽车停靠点覆盖率100%,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县级发展水平AAA级以上100%居全省前列,群众出行成本降低30%—60%,道路运输客运服务群众满意度多年持续位居全省第一。全面推广“互联网+”道路运输服务新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行“黔运车”车辆技术管理APP,实现车辆技术管理信息化管理。率先在全省推广使用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异地审验”,有效降低普通货运营者运营成本。推进“交邮融合”,盘活改造县、乡客货运站场,拓展邮件快件中转分拨、运输配送等服务功能,建成乡镇快递网点106个、“通村村”村级服务站1186个,农村居民“手机上下单、家门口坐车、服务点取货”变成现实。
坚持成果共享,融合发展更加全面深入
推动“公路+产业”“公路+旅游”等模式,规划建设“一路三带三环”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将产业园区、500亩以上坝区、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旅游景点、民族传统村落等串联成线、成环成网,实现了交通、邮政、农业、供销等部门现有节点资源衔接共享,促进城乡产业经济深化发展转型升级,助推全域旅游,带动如都匀毛尖茶和长顺高钙苹果等一批农茶旅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愿景,长顺县水厂至威远公路、荔波县荔波至王蒙至瑶山公路成功获评为2023年贵州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一审:雷小露
二审:毛帝清
三审:雷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