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疫苗接种,中国已经数年没有报告麻疹死亡病例

南方都市报 2024-11-01 09:25:53

通过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种,是预防疫苗可预防疾病最经济的举措。也正是得益于疫苗接种,人类消除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并正在消除麻疹……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年度学术年会暨粤港澳大湾区传染病防控论坛上,暨南大学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教授,发表了题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的主题演讲,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疫苗在消除脊髓灰质炎、可能消除麻疹以及减少乙肝新发感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当前面临的一些困境,尤其是百日咳疫情的变化趋势。

暨南大学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院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梁晓峰教授。

疫苗可预防疾病不少

涵盖了细菌、病毒和其他类型

梁晓峰教授表示,截至目前,业已开发出了四十余种疫苗,既有针对霍乱、结核菌、白喉等致病细菌的疫苗,也有针对乙肝、流感等病毒的有效疫苗,此外,针对钩端螺旋体等寄生虫疾病,也有了疫苗可用。

以脊髓灰质炎为例,自1955年乔纳斯·索尔克博士开发出首支脊髓灰质炎疫苗以来,这一曾经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疾病得到了有效遏制。特别是随着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和注射型灭活疫苗(IPV)的普及使用,全球范围内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大幅下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自1988年启动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以来,病例数减少了99%以上,多个国家已正式宣布消除该病,现在只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有野毒脊灰流行。中国也在2000年实现了无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的报告。和脊髓灰质炎一样,麻疹也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疾病,但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近年来,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升,麻疹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据梁教授介绍,2023年全国麻疹报告发病率为0.44/100万,较2022年的0.39/100万虽略有上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全国只有数百例麻疹。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以来,全国未报告任何麻疹死亡病例,这充分证明了麻疹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此外,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也提高了对麻疹疫情的敏感性,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新型口服脊灰疫苗。

在我国,通过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在减少乙肝新发感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自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计划以来,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4岁以下儿童的乙肝阳性率由20年前的10%左右降到了现在的0.3%。新发乙肝病例数明显减少。不仅减轻了医疗负担,也为未来进一步控制乙肝奠定了坚实基础。

需要持续关注

百日咳杆菌变异可能影响现有疫苗保护效果

梁晓峰教授表示,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其疫情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发病数明显增加。梁教授提到,近20年,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百日咳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并未完全消失。特别是在一些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或免疫力较低的人群中,百日咳仍有散发或小规模爆发的风险。此外,百日咳杆菌的变异也可能影响现有疫苗的保护效果,需要持续关注并适时调整防控策略。

尽管疫苗在预防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梁晓峰教授也指出了一些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比如疫苗犹豫和接种率不足的问题。尽管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部分公众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虑,导致接种率不高。这不仅影响了个体健康,也威胁到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因此,加强疫苗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度和接种意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疫苗接种。

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型传染病挑战。这些疾病往往具有传播速度快、变异性强等特点,给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以及研发新型疫苗和药物等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力度,确保疫苗供应充足且质量可靠;加大疫苗知识普及力度,消除公众疑虑,提高接种率;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界传染病威胁;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传染病防控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梁晓峰建议道。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通讯员何耀祖

1 阅读:90
南方都市报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