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1月1日电(廖娟)“这箱面条寄到深圳,另一箱寄到福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弥阳街道一个农贸市场内,杂货店店主李雯霄边打包边对快递员说。
今年30岁的李雯霄是弥勒本地人,父母做了30多年面条,在弥勒经营着一家小有名气的面条加工厂。
原本,李雯霄的父母想着等儿子长大了,就把面条厂交给他打理,但李雯霄志不在此,他从小的愿望是当一名玉石鉴定师。大学他如愿考上相关专业,毕业后,先后到昆明和深圳的玉石店打工,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
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一天,李雯霄的父亲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因脑出血先后做了4次手术,所幸都平安度过了,但重活累活是干不了了。为了能让面条厂继续发展下去,李雯霄辞去了玉石鉴定师的工作,回到弥勒接过了父亲做面条的营生。
做面条远比李雯霄想象中要辛苦得多,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和面。近几年受市场影响,面粉价格普遍上涨,再加上同行竞争压力太大,面条厂收入大幅下滑,经营举步维艰。
为了多一份收入来稳住阵脚,李雯霄开了一间杂货店,并向弥勒市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成为零售户。开杂货店一来可以将自家做的面条放在店里零售,二来可以让闲不住的父亲有点事做。开业初期,由于缺乏零售经验,杂货店生意迟迟不见起色,李雯霄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在弥勒市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的建议下,李雯霄重新定制陈列柜,将货品分区分类陈列,最显眼处放置自家做的面条,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同时也带动了面条销售。
随后,李雯霄申请加入现代零售终端,配置了零售终端扫码系统,把店内所售商品全部录入系统,商品价格、库存情况一目了然。“以前我在面条厂忙着,隔一会儿就要接到问价的电话,总不安心,现在好了,扫一扫就能知道价格,省了不少心。”李雯霄说。
生意步入正轨后,李雯霄重拾爱好,在店内设置了一个玉石柜台,还布设了一个品茶区,空闲时候与朋友一起品茶聊玉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食品消费逐渐多样化,这对产品提出新的要求,在此形势下,李雯霄的面条厂先后开发出苦荞面、玉米面等7个不同口味的面条产品,努力做到“众口能调”。
“要创新才不会被社会淘汰,父辈的手艺我要一直传承下去。”李雯霄笑着说,“到今年,我家的面条厂还差69年就是百年老厂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