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1月2日电全球变暖正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引起国内外学者、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以“科学问题、科学认知、科学决策”为主题的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近日在上海奉贤区召开。
此次大会由上海市气象局、奉贤区人民政府、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出版社和“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办,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作为科学指导单位。大会同时得到了中国能源模型论坛的支持。
大会为期两天、共设置15个分会主题,包括极端气候事件、冰冻圈可持续发展、海洋、新型能源体系安全、人工智能、全球气候治理、能源环境政策、适应技术创新、气候变化与健康、气候风险管理、能源模型论坛、园区碳能管理等气候变化科学面临的新挑战。
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气象局、生态环境部等25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前沿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德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德斌,在大会分别做了题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科学需求”“重大火山喷发对全球和中国气候的影响”“转轨脱离化石燃料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和“亚洲水塔变化和水政治影响”的特邀报告。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童世庐、亚太台风研究中心陈仲良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分别就“如何减缓冰川消融”“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和应对”“城市和农村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以及“多模型比较在气候决策中的思考”相关科学问题,在圆桌论坛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本届大会的主办地,上海奉贤区在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适应行动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例如,秉承“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建设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鼓励开展绿色、清洁、低碳等示范引领行动;“数字江海”绿色低碳试点区成为建部与上海市合作的国内第一批绿色低碳试点区,导入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数字化创新理念,将其建为“云端一座城、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着力推动分布式光伏的规模化应用,具有示范引领意义。参加第二届气候变化科学大会的专家学者,将上海奉贤区作为气候变化适应的优秀案例展开重点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