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8年:第一届美国总统大选,华盛顿VS--
毫无疑问,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没有悬念的一次美国大选。
46岁的乔治·华盛顿作为领导独立战争的陆军总司令,德高望重。他让这场选举成了一场只需要技术程序的仪式——获得了全部69张选举人票,没有任何争议地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有悬念的倒是副总统选举。
华盛顿的亲密战友,在独立战争期间为美国在外交上打开局面的约翰·亚当斯,最终获得了34张选举人票,当选为副总统。
尽管第一届美国总统大选有很多细节非常粗糙,投票率也只有1.8%,但毫无疑问,它对美国未来历史的走向和格局影响是巨大的。
1860年:第19届美国总统大选,林肯VS道格拉斯等
在这届总统大选开始前,美国的空气中已经弥漫着令人不安的火药味。
对于美国的选民来说,与其说这一届他们是在选总统,不如说是在选一个明确的未来:是废除奴隶制,还是可以蓄养奴隶?
北方说,必须废除!
当时,美国的北方党已经以18.8亿美元的工业总产值排名世界第四,北方诸州不仅需要摆脱这种耻辱的道德污点,更需要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他们派出的总统竞选人是51岁的亚布罕·林肯,他身后是成立才四年的共和党。
而南方说,坚决不能废除!
依赖种植园经济的南方诸州,当时蓄养的奴隶已经达到了400万人,如果一旦废除奴隶制,将对南方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他们坚决不能允许这种情况放生。
南方当时是民主党的天下,但南方人举棋不定,先后推出了三个总统竞选人:
参议员史蒂芬·道格拉斯,他曾经在国会选举中击败过林肯,但他对是否废除奴隶制的态度很暧昧,不肯明确表态,因而南方人觉得他不能完全信任。
副总统约翰·布雷金里奇,这是南方人冒着民主党分裂危险推出的一个“双保险”。
参议员约翰·贝尔,他其实属于联邦宪法党,但这个党的理念和民主党基本一致,所以可以视为“泛民主党”。
所以,186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呈现出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
但对于大选来说,从来没有“一个好汉三个帮”的概念,相反,南方人做出了一个相当糟糕的选择——分散了南方的选票,等于给北方的林肯在打助攻。
布雷金里奇最终获得了72张选举人票,贝尔39票,道格拉斯只获得了12票。但即便如此,他们加在一起也只有123票,林肯轻而易举地获得了180张选举人票——北方的人口本来就远远多于南方。
但这个国家显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林肯获得的选票中没有一张来自南方。
谁都知道,一场暴风雨将无可避免地到来。
在大选结果公布后3个月,林肯还没有宣誓就任总统,包括南卡罗来纳州、密西西比州在内的南方六个州,就在里士满共同宣布脱离联邦,建立“美利坚联盟国”,之后,包括得克萨斯州在内的五个州也陆续加入,最终有11个州脱离美利坚合众国。
一场无可避免的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这场被称为“南北战争”的美国内战历时四年,共有330万兵力参战,75万人阵亡,40万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道巨大伤痕。
这也让1860年的这场总统大选以一个特殊方式被铭记史册:
迄今为止,唯一一届引发内战的总统选举。
1932年:第37届美国总统大选,罗斯福VS胡佛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1932年的第37届美国总统选举,都是一场一边倒的碾压局。
50岁的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获得了超过2282万张选票和472张选举人票,获得了42个州的支持。
而他的竞选对手,赫伯特·胡佛只获得了1500万张选票,更糟糕的是,只有6个州支持这位倒霉总统连任,他只获得了59张选举人票。
说胡佛冤,也不冤。因为在他的1928年至1932年四年任期内,美国深陷经济大萧条的泥潭,大量的美国中产阶级重返贫困,以至于美国民众已经习惯用“胡佛”来命名一切和贫困有关的事物:
无家可归者用铁皮板、纸板、麻袋等搭建的棚户区,叫“胡佛村”;装废品的麻袋叫“胡佛袋”,穷人把失去动力的廉价汽车前脸锯掉,安到骨瘦如柴的骡子身上当骡车,这叫“胡佛车”;流浪者在公园里盖的旧报纸叫“胡佛毯”,底朝天的空口袋叫“胡佛旗”,长耳野兔叫“胡佛猪”……
但说胡佛不冤,也有点冤。美国的经济大萧条问题并不是他一手造成的,在他上任创造的所谓“柯立芝繁荣”时代就已经埋下了引线,雷管只是到他的任期内被引爆而已。事实上,胡佛并非没有做出过改革和努力,他的一些思路和政策,甚至是被罗斯福延用的。
不过从这个角度看,胡佛敢站出来和罗斯福竞选,就已经是一件勇气可嘉的事了。而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之所以影响深远,并不在于选举的过程本身。
从内部来看,这场选举是美国民主党在1860年林肯代表共和党当选后,民主党第一次获得压倒性的全胜。
自南北战争以来,一直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民主党总共只赢得过4届总统选举,而且都是以少数票当选。罗斯福不仅代表民主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这次大选,更是拿下了参众两院,可以说是“赢麻了”。而作为共和党,他们自伟大的林肯总统之后,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失去民众的信任,所谓的“共和党光环”就此开始黯淡。
而从外部来看,罗斯福的当选其实影响了整个世界在之后的格局和走向——当然,当时连他自己也不会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事。
罗斯福不仅凭借他的新政扭转了美国在经济大萧条的颓势,更是带领美国在之后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作为公众对他信任的体现,他也成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届的总统。
1960年:第44届美国总统大选,肯尼迪VS尼克松
相比之下,1960年的第44届美国总统大选,就是一场胜负就在一线间的较量了。
代表共和党出战的是只有47岁的理查德·尼克松。别看他年纪不算大,但担任了两届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内的副总统,政治经验丰富,堪称是“年轻的老干部”。
但他的运气不能算好,因为他遭遇的对手比他还要年轻且富于魅力——代表民主党出战的年仅43岁的约翰·肯尼迪,他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候选人。
肯尼迪来自名望深厚的肯尼迪家族,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在二战期间效力于美国情报部门,风度翩翩,在各方面都对尼克松形成了强劲的挑战。
两位候选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死忠的拥趸,所以双方的人气一直非常接近,多次民意测验都显示,双方处于一个势均力敌态势。
在关键的9月,肯尼迪向尼克松提出一个建议:双方进行一场电视直播辩论赛。
作为尼克松曾经的领导和前辈,艾森豪威尔力劝尼克松不要接受这个建议,但尼克松认为自己有八年的副总统经验,而肯尼迪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小众议员——如果面对面真刀真枪辩论,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技巧可以轻松碾压对方。
但事实上,这场美国历史上首次由电视直播的总统竞选辩论,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选情:
尼克松虽然认为自己绝不属于老态龙钟,但由于他刚刚动过膝盖手术,脸色苍白,身体消瘦,在电视屏幕前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恰恰相反的事,年轻的肯尼迪活力四射,光彩照人,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果当时大家只是通过广播收听两位候选人的辩论,其实双方不分上下,但放到电视屏幕上,肯尼迪的形象基本上是碾压尼克松。
大概有6500万美国人收看了这场直播,肯尼迪的人气在这场辩论后直线上升。美国东北大学专门研究总统辩论的新闻学教授阿兰·施罗德指出:“肯尼迪在第一场辩论中就确立了压倒性优势,尼克松想要翻盘是极其困难的。”
但即便如此,肯尼迪最后赢得依旧堪称惊险:
虽然他最终以303比219的选举人票击败了尼克松,但在普选票中,肯尼迪在总共6800万张选票中只领先尼克松11.2万张。而在两个关键州的选票中,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只赢了46000票,在伊利诺斯州更是只赢了9000票——如果丢了这两个州,尼克松将以2张选举人票的优势获胜。
在总统选举结束后,肯尼迪曾表示,如果没有那场电视辩论,他恐怕很难有机会入主白宫。
而尼克松在之后的1968年和1972年总统选举中,都拒绝参加电视辩论。
1960年的选举最终选出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统。
事实上,肯尼迪在任内做出了不少影响世界格局的决定,比如“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在他任内上马的,并与苏联在太空展开了全面的“美苏争霸”;古巴导弹危机也是在肯尼迪任内发生的,如果当时没有妥善处理,人类很可能将爆发核战争。
当然,肯尼迪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在1963年被人枪杀于车中。
1980年:第44届美国总统大选,卡特VS里根
1980年的这场总统大选其实也是比分悬殊,而且悬殊得令人吃惊。
按理说,56岁的现任总统吉米·卡特在任内完成了一系列还算漂亮的外交动作,比如签订了《巴拿马条约》,签订了《戴维营协定》,和苏联签订了双边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尤其是在他的任内,实现了中美正式建交。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伊朗人质危机”瞬间就将卡特总统之前的努力统统压垮,他在这场危机中的处理方式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
更重要的是,卡特在任期间,美国国内的经济跌入谷底:失业人口突破800万,通货膨胀率突破两位数,老百姓怨声载道。
但即便如此,当时也很少有人会想到,一个好莱坞的三流演员能够代表共和党来和卡特竞选。
这个人就是罗纳德·里根。
那一年,已经69岁的里根虽然已经干过两任加州州长,但还是被认为是“政治门外汉”,尤其经常口无遮拦,乱开玩笑,还因为缺乏经验经常读错稿子。
更何况,里根当时已经69岁,如果他能竞选成功,宣誓就任总统的时候将是70岁——很多人都惊呼:“难道我们需要一个70岁的人来担任美国的总统吗?”
至少在40年前,美国人还没有习惯这样的事。
然而,最终的投票结果让很多人目瞪口呆——不少人想过里根会赢,但没想到会赢得如此排山倒海:里根拿下了44个州489张选举人票,而卡特只拿下了6个州49张选举人票,可以说是惨败而归。
当时有不少专家都预言:美国人很可能会为他们选出一个好莱坞演员总统而付出代价。
但里根再一次让很多人出人意料:在他的任内,美国对外不仅成功把苏联拖入了“星球大战”陷阱,对内更是让美国经济迅速复苏,以至于出现了“里根经济学”这样的专有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里根在竞选时一直公开拿“反华”作为重要议题和流量来源,但在他就任的八年时间里,对中国一直保持友好的态度。
里根在美国国内有多受欢迎?
1984年里根竞选连任时,只让他的竞选对手蒙戴尔得到了区区13张选举人票,而他自己拿到了525张,创造了美国总统大选有史以来最悬殊的选举人票差距——这个纪录超过了1972年尼克松最风光的时刻(523张),也让1936年的罗斯福黯然失色(520张)。
而在里根离任时,他的支持率达到了惊人的65%,超过了当初的罗斯福。
在2005年,在“美国在线”举办的一次由数百万美国民众参与的“最伟大美国人”评选中,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排在第四,马丁·路德·金排在第三,林肯总统排在第二,排第一名的,是里根。
由此可见,这场1980年的总统选举在美国历史上产生的意义与影响。
2000年:第44届美国总统大选,小布什VS戈尔
纵观美国总统大选的历史,如果要排一张争议榜,这场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肯定有资格入榜。
这场大选让美国一个州的名字当时为天下尽知:佛罗里达州。
事情是这样的:那一年,共和党派出老布什(美国第41任总统)的长子小布什出马,对阵民主党的代表艾伯特·戈尔。
这是一场双方实力极其接近的竞选:从最后普选票的统计来看,小布什其实落后戈尔大概54万张选票。
当然,美国总统选举讲究“赢者通吃”,看的是最后各个州的选举人票。但根据当时选举人团投票的结果,民主党人戈尔获得了267票,而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获得了246票——小布什依旧落后戈尔23票。
无论从普选票还是选举人票来看,戈尔似乎应该当选为总统。
但这些选票中并不包括佛罗里达州。
作为美国人口第四大州的佛罗里达州,它拥有的25张选举人票,成为了关键中的关键——谁拿下佛州,谁就是下一任美国总统。
那么当时佛州的选票情况是怎样的呢?
2000年11月8日下午,佛罗里达州完成了全州67个县的计票工作:在大约600万张有效选票中,布什赢得290万9135张,戈尔赢得290万7351张(剩余票数为其他候选人赢得)。
布什领先,但领先得不多:只比戈尔多出了区区1784张选票,大概占到了佛罗里达选票总数的0.0299%。
要知道,以600万为基数,这1784票是完全可能存在计票误差的。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根据佛罗里达州选举法的规定——美国各州各自规定自己的选举法——如果候选人所得的选票差距在0.5%以内,各选区(县)选举委员会必须重新机器计票一次。
纷争由此展开:戈尔的竞选团队坚决要求按照佛州的法律重新计票,但小布什的竞选团队认为佛州的法律违宪,坚决反对重新计票。
与此相关的官司多达十几起,从佛罗里达州法院一直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最终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的一票优势支持了小布什:
佛罗里达州要求重新计票的规定违宪,不再重新计票,小布什当选总统。
这场裁决让那届美国总统的投票结果晚了一个多月才公布,媒体每天根据裁决进程拟定头版标题
这次事件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也在全世界引发了剧烈反响,很多人在一夜之间似乎认识到了一个问题:
看似最严肃最神圣的美国总统大选,完全有可能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令人难以相信的小纰漏,进而影响一届总统的人选。
或者,很多人也愿意相信,幕后就是有一双可以左右大选结果的无形大手。
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美国总统大选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有了“草台班子”的感觉。
但必须指出的是,完全可以“据理力争”的戈尔最后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为了美国的团结和安定,我宣布接受这个结果。”
他最终选择尊重制度,愿赌服输。
2020年:第58届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VS拜登
事实上,如果要评估影响力,应该从2016年的第58届美国总统大选开始算起。
在那一届选举中,全世界无数专业和非专业人士都跌破眼镜:毫无政治经验的唐纳德·特朗普击败了之前相对被美国精英阶层看好的希拉里·克林顿,最终成为了美国总统——不少人会拿特朗普和之前的好莱坞演员里根相比,但好歹后者还有两届的加州州长执政经验。
但这毕竟是一场符合美国总统选举框架和规章制度的选举,希拉里尽管眼神中写满了不甘,但最终还是不失风度地祝贺了特朗普。
但特朗普的当选,毕竟还是让很多美国人再一次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在实现特朗普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之前,美国的社会似乎更需要先弥补前所未有的巨大撕裂。
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执政举措,由于离现在并不遥远,所以已无需赘言。无论他应该得到何种评价,四年后,2020年的美国大选结果至少给出了一个参考:
特朗普只获得了232张选举人票,竞选连任失败,老牌政客拜登凭借306张选举人票,代表他背后的传统精英集团再度掌权。
但2020年的第59届美国总统大选之所以值得载入史册,是因为尽管上一届总统选举结果对美国乃至对整个世界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毕竟还是在规章制度框架下进行的。
但在这一届竞选结果揭晓之后,2021年1月6日,特朗普并没有像四年前希拉里那样祝贺竞选对手成功,而是在白宫前发表讲话,称绝不承认败选。
随后,他的部分支持者暴力闯入国会大厦,冲突造成6人死亡,并导致当天的大选结果认证程序暂停。
在互联网已经高度发达的时代,那一天美国国会大厦骚乱的各种视频、照片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哪怕再固执的人也必须同意:
曾经被认为是人类民主制度灯塔的美国民主制度,居然会在21世纪的今天,发生这样不尊重民主选举结果的骚乱,确实令人“震惊”(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语)和“遗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语)。
如今,又一届的美国总统选举,到了揭晓结果的时候。
2016年种下的因,在2020年并没有消除果,或许2024年也不会有最终的答案。
究竟会进行到哪一步?大家还是拭目以待。